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认知心理学视野中的儒家正名论——以两汉政治为研究切片

徐英瑾

引用本文: 徐英瑾. 认知心理学视野中的儒家正名论——以两汉政治为研究切片[J]. 学术月刊, 2024, 56(4): 80-88(转102). shu
Citation:  XU Yingjin. The Confucian Notion of Names from the Len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Western & Eastern Han Dynasties Revisited[J]. Academic Monthly, 2024, 56(4): 80-88(转102). shu

认知心理学视野中的儒家正名论——以两汉政治为研究切片

    作者简介: 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于通用人工智能与特定文化风土之间关系的哲学研究”(22BZX031)的阶段性成果

  • 中图分类号: B0

The Confucian Notion of Names from the Len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Western & Eastern Han Dynasties Revisited

  • CLC number: B0

  • 摘要: 儒家正名论的认知心理学本质,乃是通过某种被先验接受的概念规范来对外部信息进行快速分类,由此提高认知主体的信息处理效率。因此,一个诉诸“正名”机制的地方伦理共同体就能以更高的效率促成内部的团结。然而,在孔子提出正名理论时他所处的春秋小共同体社会结构渐渐演化为秦汉式的超级帝国后,统治者所要面对的社会关系的复杂度便有了全面的提升,这就使得本只能处理简单人际关系的正名理论不敷使用了。在这里,文明的分歧也便出现了:希腊—罗马社会开始演化出一套基于“慢思维”的新社会建制来弥补“快思维”的疏漏;而与之相较,汉儒们则通过系统整理儒家的仪轨而将在“快思维”中模糊呈现的先天社会规范予以明述化,由此强行达成“全社会行动整齐划一”的效果。然而,这种“整齐划一”效果的达成,必然是依赖于创制者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的,而这一点也就使得资源掌控者有更多的机会让新创制的名分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这最终使得旨在强化政治稳定的名分论很难不经由这种私利的掺杂而走向自己的反面:谣言。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479
  • HTML全文浏览量:  9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认知心理学视野中的儒家正名论——以两汉政治为研究切片

    作者简介: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对于通用人工智能与特定文化风土之间关系的哲学研究”(22BZX031)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 儒家正名论的认知心理学本质,乃是通过某种被先验接受的概念规范来对外部信息进行快速分类,由此提高认知主体的信息处理效率。因此,一个诉诸“正名”机制的地方伦理共同体就能以更高的效率促成内部的团结。然而,在孔子提出正名理论时他所处的春秋小共同体社会结构渐渐演化为秦汉式的超级帝国后,统治者所要面对的社会关系的复杂度便有了全面的提升,这就使得本只能处理简单人际关系的正名理论不敷使用了。在这里,文明的分歧也便出现了:希腊—罗马社会开始演化出一套基于“慢思维”的新社会建制来弥补“快思维”的疏漏;而与之相较,汉儒们则通过系统整理儒家的仪轨而将在“快思维”中模糊呈现的先天社会规范予以明述化,由此强行达成“全社会行动整齐划一”的效果。然而,这种“整齐划一”效果的达成,必然是依赖于创制者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的,而这一点也就使得资源掌控者有更多的机会让新创制的名分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这最终使得旨在强化政治稳定的名分论很难不经由这种私利的掺杂而走向自己的反面:谣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