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孙周兴

引用本文: 孙周兴.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J]. 学术月刊, 2018, 50(7): 25-31. shu
Citation:  SUN Zhouxing.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7): 25-31. shu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 摘要: 汉语哲学之问是一道涉及古今中西之争的现代性难题,问题结构和向度极其繁复。通过把汉语哲学问题表达为“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我们认为,一方面,汉语无形式语法,故中国传统文化中未形成欧式的形式化超越思维,也即未开展出欧洲哲学的“形式超越性”之维;另一方面,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各民族普遍观念世界的形成方式不只有欧式的“形式化”,还有胡塞尔所谓的“总体化”,但胡塞尔的理解过于局限,因为“总体化”不仅是经验科学的观念来源,也是个体性的实存哲学的基本方法,甚至也是文艺的“诗性共相”的构成方式。所以,我们固然可以在形式存在学(本体论)意义上把哲学看作西方唯一的,但更应该开放地把哲学理解为复数,从而为世界多元文化传统和思想方式留下平等沟通的机会。
    1. [1]

      韩水法 . 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7): 5-24.

    2. [2]

      程乐松 .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学术月刊, 2018, 50(7): 32-38.

    3. [3]

      徐英瑾 .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23.

    4. [4]

      程乐松 . 从书写理解差异. 学术月刊, 2019, 51(12): 24-32.

    5. [5]

      周怡 . 厚与薄:全球化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20-133.

    6. [6]

      王庆节曹青春 . 让哲学说汉语与“从中国来的哲学”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19, 51(8): 179-184.

    7. [7]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8. [8]

      冯建勇 . 边疆治理“外交化”. 学术月刊, 2023, 55(2): 186-198.

    9. [9]

      罗必良 . 增长、转型与生态化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5): 54-64.

    10. [10]

      李勤通 . 法律儒家化及其解释力. 学术月刊, 2020, 52(8): 157-169.

    11. [11]

      李翔 . 论刑法修订的体系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08-107.

    12. [12]

      王丹利陆铭 . 乡土中国的现代化. 学术月刊, 2020, 52(7): 48-56.

    13. [13]

      程金华 . 事实的法律规范化. 学术月刊, 2021, 53(3): 114-124.

    14. [14]

      饶静 .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9-167.

    15. [15]

      吕铁李载驰 . 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学术月刊, 2022, 54(10): 59-69.

    16. [16]

      郑作彧 . “社会学本土化”的德国经验:“角色之争”及其去美国化效应. 学术月刊, 2021, 53(5): 120-133.

    17. [17]

      李健杨传开宁越敏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机制与路径. 学术月刊, 2016, 48(07): 89-98.

    18. [18]

      汪伟刘玉飞史青 . 人口老龄化、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学术月刊, 2022, 54(1): 68-82.

    19. [19]

      杨春时 .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1.

    20. [20]

      高亚滨 . 绿洲社会的知识话语变迁与“现代化”. 学术月刊, 2017, 49(02): 25-3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7
  • 文章访问数:  2135
  • HTML全文浏览量:  13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 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摘要: 汉语哲学之问是一道涉及古今中西之争的现代性难题,问题结构和向度极其繁复。通过把汉语哲学问题表达为“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我们认为,一方面,汉语无形式语法,故中国传统文化中未形成欧式的形式化超越思维,也即未开展出欧洲哲学的“形式超越性”之维;另一方面,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各民族普遍观念世界的形成方式不只有欧式的“形式化”,还有胡塞尔所谓的“总体化”,但胡塞尔的理解过于局限,因为“总体化”不仅是经验科学的观念来源,也是个体性的实存哲学的基本方法,甚至也是文艺的“诗性共相”的构成方式。所以,我们固然可以在形式存在学(本体论)意义上把哲学看作西方唯一的,但更应该开放地把哲学理解为复数,从而为世界多元文化传统和思想方式留下平等沟通的机会。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