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孙亮

引用本文: 孙亮.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J].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21. shu
Citation:  Liang SUN.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ity in the Context of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4): 14-21. shu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作者简介: 孙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241);
  • 中图分类号: B0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Sociality in the Context of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 Available Online: 2022-04-20

    CLC number: B0

  • 摘要: 以“社会学”的名义去框定马克思,需要理解马克思与西方社会学之间的“革命”。对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建构原则的“社会性”缺乏深入关注,妨碍了我们对两者之间“革命”实质的理解,从而也会对建构马克思社会理论产生误导。以霍布斯与黑格尔为个案可以看到,“社会性I”具有外在强制结构的特质,而黑格尔则更直白地在内在性维度的“社会性II”层面为现代性重构提供方案。这两类思路也成为西方社会学在面对此问题时的基本思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切入,则可以看到,马克思指向的是“社会性III”,他要求侧重面向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与人之行动的内在关联,从而在阶级与资本互动的逻辑上寻求人之存在方式变革,这也显示了马克思与西方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1. [1]

      邹诗鹏 . 论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30.

    2. [2]

      孙周兴 .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学术月刊, 2019, 51(6): 5-12.

    3. [3]

      张一兵 . 交换价值:从“为人”的用在性到“为财”的等质性的转换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再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5): 5-16.

    4. [4]

      李佃来 . 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 学术月刊, 2018, 50(8): 20-32.

    5. [5]

      周业安 . 重新理解组织行为:信息、理性和社会性. 学术月刊, 2018, 50(8): 33-41.

    6. [6]

      刘亚秋 .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23-131.

    7. [7]

      方博 . 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 学术月刊, 2022, 54(2): 15-26.

    8. [8]

      周业安 . 经济学正在寻求新的微观基础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30-41.

    9. [9]

      李立 . 想象的理性.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50-159.

    10. [10]

      张双利 . 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学术月刊, 2020, 52(9): 15-27.

    11. [11]

      周业安 . 人的社会性与偏好的微观结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9-73.

    12. [12]

      孔伟宇 . 马克思生产话语的出场. 学术月刊, 2022, 54(6): 18-23.

    13. [13]

      张一兵 . 重新回到马克思: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 学术月刊, 2021, 53(9): 17-27.

    14. [14]

      刘日明 .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 学术月刊, 2020, 52(4): 23-34.

    15. [15]

      张凤林 .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再认识. 学术月刊, 2021, 53(2): 50-64.

    16. [16]

      张巍卓 . 共同体的伦理意蕴:滕尼斯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社会−国家观”的综合. 学术月刊, 2021, 53(5): 134-145.

    17. [17]

      金丽娜 . 马克思和阿伦特论“犹太人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3): 27-34.

    18. [18]

      方博 . 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 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3): 57-65.

    19. [19]

      夏莹 .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7-29.

    20. [20]

      李圣传 . 黄药眠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04-11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267
  • HTML全文浏览量:  1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作者简介:孙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241)

摘要: 以“社会学”的名义去框定马克思,需要理解马克思与西方社会学之间的“革命”。对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建构原则的“社会性”缺乏深入关注,妨碍了我们对两者之间“革命”实质的理解,从而也会对建构马克思社会理论产生误导。以霍布斯与黑格尔为个案可以看到,“社会性I”具有外在强制结构的特质,而黑格尔则更直白地在内在性维度的“社会性II”层面为现代性重构提供方案。这两类思路也成为西方社会学在面对此问题时的基本思路。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切入,则可以看到,马克思指向的是“社会性III”,他要求侧重面向资本主义社会关系与人之行动的内在关联,从而在阶级与资本互动的逻辑上寻求人之存在方式变革,这也显示了马克思与西方社会理论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