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邹诗鹏. 论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30.

  • [2]

    孙周兴. 马克思的技术批判与未来社会. 学术月刊, 2019, 51(6): 5-12.

  • [3]

    张一兵. 交换价值:从“为人”的用在性到“为财”的等质性的转换 ——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再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5): 5-16.

  • [4]

    李佃来. 阿伦特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四个根本性误解. 学术月刊, 2018, 50(8): 20-32.

  • [5]

    周业安. 重新理解组织行为:信息、理性和社会性. 学术月刊, 2018, 50(8): 33-41.

  • [6]

    刘亚秋.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23-131.

  • [7]

    方博. 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 学术月刊, 2022, 54(2): 15-26.

  • [8]

    周业安. 经济学正在寻求新的微观基础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30-41.

  • [9]

    李立. 想象的理性.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50-159.

  • [10]

    张双利. 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 学术月刊, 2020, 52(9): 15-27.

  • [11]

    周业安. 人的社会性与偏好的微观结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9-73.

  • [12]

    孔伟宇. 马克思生产话语的出场. 学术月刊, 2022, 54(6): 18-23.

  • [13]

    张一兵. 重新回到马克思:社会场境论中的市民社会与劳动异化. 学术月刊, 2021, 53(9): 17-27.

  • [14]

    刘日明. 马克思的现代技术之思. 学术月刊, 2020, 52(4): 23-34.

  • [15]

    张凤林. 马克思的制度经济思想再认识. 学术月刊, 2021, 53(2): 50-64.

  • [16]

    张巍卓. 共同体的伦理意蕴:滕尼斯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社会−国家观”的综合. 学术月刊, 2021, 53(5): 134-145.

  • [17]

    金丽娜. 马克思和阿伦特论“犹太人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3): 27-34.

  • [18]

    方博. 去政治的政治哲学方案—— 马克思的“真正的民主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3): 57-65.

  • [19]

    夏莹.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7-29.

  • [20]

    刘日明,陈芝敏. 斯蒂格勒对马克思技术思想的吸纳与误读. 学术月刊, 2024, 56(2): 5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