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存在与速度

卓承芳 胡大平

引用本文: 卓承芳, 胡大平. 存在与速度[J]. 学术月刊, 2019, 51(10): 22-30. shu
Citation:  Chengfang ZHUO, Daping HU. Existence and Speed[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10): 22-30. shu

存在与速度—维希留与社会批判理论本体论视域的深化

    作者简介: 卓承芳,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 中图分类号: B5

Existence and Speed

  • Available Online: 2019-10-01

    CLC number: B5

  • 摘要: 海德格尔是“在”之追问的现代形而上学奠基者,技术−经济所导致的物的虚无性以及“在”之切近性消失乃是其中心问题。维希留基于速度对环境相对性和“在”之位移的历史分析打开了后海德格尔虚无主义批判新思路。在维希留看来,交通和通信技术发展至“实时”阶段,时空被还原为电磁波振动所代表的“时间−光”,“在”之此时此地性被消解,人成为“远程在场”,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在世中”还是“在世外”的问题。在总体上,维希留通过存在与速度关系的追问,深化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本体论视域。
    1. [1]

      王庆节 . 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是“哲学人类学”吗?. 学术月刊, 2019, 51(8): 5-12.

    2. [2]

      杨乃乔 .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学术月刊, 2023, 55(3): 162-176.

    3. [3]

      黄瑞成张鑫玛赫更里 .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与海德格尔. 学术月刊, 2022, 54(6): 85-97.

    4. [4]

      王晓升 . 阿多诺对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内在批判. 学术月刊, 2017, 49(07): 25-34.

    5. [5]

      陈治国 . 现象学视域下友爱的多重地位及其演变. 学术月刊, 2020, 52(6): 29-43.

    6. [6]

      杨栋 . 论海德格尔的转向问题. 学术月刊, 2017, 49(09): 51-57.

    7. [7]

      仲霞 . “美学是第一哲学”的中国论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161-170.

    8. [8]

      李圣传 . 美的本质问题在欧洲的起源、发展与启示.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9-180.

    9. [9]

      郭勇健 .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学术月刊, 2018, 50(5): 128-137.

    10. [10]

      何卫平 . 解释学循环与美诺悖论.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5-23, 39.

    11. [11]

      倪梁康 . 胡塞尔与帕托契卡的生活世界. 学术月刊, 2020, 52(2): 5-19.

    12. [12]

      马琳 .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关于非性概念的交涉. 学术月刊, 2017, 49(10): 35-45.

    13. [13]

      张一兵 . 关系本体论与所与−所识二肢认知. 学术月刊, 2019, 51(7): 5-12.

    14. [14]

      王锺陵 .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及其剧作.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16-127.

    15. [15]

      王铭铭 .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9, 51(8): 143-167, 178.

    16. [16]

      赖大仁 . 当代文艺学研究:在本质论与存在论之间. 学术月刊, 2018, 50(6): 104-112.

    17. [17]

      郁振华 . 超克沉思传统:基础存在论方案之考察. 学术月刊, 2018, 50(11): 5-17, 44.

    18. [18]

      吴晓明 . 论黑格尔对形式主义学术的批判. 学术月刊, 2019, 51(2): 5-16.

    19. [19]

      赵燕菁邱爽宋涛 . 城市化转型:从高速度到高质量. 学术月刊, 2019, 51(6): 32-44.

    20. [20]

      张一兵 . 远托邦:远程登录杀死了在场—— 维利里奥的《解放的速度》解读. 学术月刊, 2018, 50(6): 5-1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0
  • 文章访问数:  1468
  • HTML全文浏览量:  22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10-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存在与速度

    作者简介:卓承芳,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作者简介:胡大平,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46)

摘要: 海德格尔是“在”之追问的现代形而上学奠基者,技术−经济所导致的物的虚无性以及“在”之切近性消失乃是其中心问题。维希留基于速度对环境相对性和“在”之位移的历史分析打开了后海德格尔虚无主义批判新思路。在维希留看来,交通和通信技术发展至“实时”阶段,时空被还原为电磁波振动所代表的“时间−光”,“在”之此时此地性被消解,人成为“远程在场”,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在世中”还是“在世外”的问题。在总体上,维希留通过存在与速度关系的追问,深化了社会批判理论的本体论视域。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