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曹禧修

引用本文: 曹禧修. 《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J]. 学术月刊, 2018, 50(11): 141-148. shu
Citation:  Xixiu CAO. The Blessing、The Weeds and Lu Xun’s Unique Philosophy of Life[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11): 141-148. shu

《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作者简介: 曹禧修,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绍兴 312000);
  • 中图分类号: I206

The Blessing、The Weeds and Lu Xun’s Unique Philosophy of Life

  • Available Online: 2018-11-01

    CLC number: I206

  • 摘要: 从叙事学上讲,《祝福》有两个极具鲁迅个性的形式难题,迄今为止没有引起鲁学界的足够重视。当这两个叙事形式上的疑难问题得到比较圆满阐释的时候,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祝福》与《野草》中《过客》《这样的战士》《死火》《影的告别》等文本的哲学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从不同层面,表达了鲁迅一种独异的生命哲学,各有其彼此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就是为绝境中的普通人开出一条生路。相比鲁学界普遍认为的“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这恐怕更是《祝福》独特的价值内涵所在。
    1. [1]

      王风 . 《野草》:意义的黑洞与“肉薄”虚妄.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51-167.

    2. [2]

      王宇 . 从“卫生现代性”重审鲁迅的弃医从文. 学术月刊, 2021, 53(8): 163-173.

    3. [3]

      陈建华 . 商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0, 52(7): 135-145.

    4. [4]

      张洁宇 . “度日”与“做人”:《伤逝》的兄弟隐喻与人生观分歧. 学术月刊, 2018, 50(11): 120-128.

    5. [5]

      竺建新 . 人物形象的塑造.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23-132.

    6. [6]

      符杰祥李向南 . “发大声于海上”. 学术月刊, 2022, 54(2): 176-184.

    7. [7]

      郜元宝 . 世界而非东亚的鲁迅. 学术月刊, 2020, 52(1): 121-141.

    8. [8]

      郜元宝 . 鲁迅杂文人物形象谱系研究小史. 学术月刊, 2022, 54(3): 162-171.

    9. [9]

      陈力君 . 论“鲁迅影像”中的绍兴空间营构. 学术月刊, 2020, 52(1): 142-150.

    10. [10]

      曹清华 . 压抑/解放:鲁迅作品的一组对照. 学术月刊, 2023, 55(9): 161-169.

    11. [11]

      陈平原 . 鹦鹉救火与铸剑复仇—— 胡适与鲁迅的济世情怀.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24-131.

    12. [12]

      黄海飞 . 《鲁迅全集》的编纂与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互动. 学术月刊, 2021, 53(4): 152-161.

    13. [13]

      韩琛 . 近代的超克、漫长的20世纪与“竹内鲁迅”.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11-120.

    14. [14]

      王云 . 悲天与悯人:鲁迅评判艺术正义的两种立场. 学术月刊, 2023, 55(9): 131-141.

    15. [15]

      褚潇白 . 以身体书写复仇——论鲁迅《复仇(其二)》对“耶稣受难”的重写. 学术月刊, 2023, 55(9): 152-160.

    16. [16]

      张全之,金智贤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鲁迅. 学术月刊, 2023, 55(9): 142-151.

    17. [17]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18. [18]

      林青 . 现代性与生命政治. 学术月刊, 2016, 48(05): 56-62.

    19. [19]

      林青 . 生命政治学中的霍布斯元素. 学术月刊, 2023, 55(9): 22-30.

    20. [20]

      翟崇光姚新勇 . 潘知常生命美学“信仰转向”现象批判. 学术月刊, 2021, 53(2): 170-18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4421
  • HTML全文浏览量:  361
文章相关
  • 网络出版日期:  2018-12-18
  • 刊出日期:  2018-11-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祝福》《野草》与鲁迅独异的生命哲学

    作者简介:曹禧修,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 从叙事学上讲,《祝福》有两个极具鲁迅个性的形式难题,迄今为止没有引起鲁学界的足够重视。当这两个叙事形式上的疑难问题得到比较圆满阐释的时候,我们不无惊奇地发现,《祝福》与《野草》中《过客》《这样的战士》《死火》《影的告别》等文本的哲学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从不同层面,表达了鲁迅一种独异的生命哲学,各有其彼此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价值。这就是为绝境中的普通人开出一条生路。相比鲁学界普遍认为的“揭露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这恐怕更是《祝福》独特的价值内涵所在。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