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乡村非就业收入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可能图景

王春光

引用本文: 王春光. 乡村非就业收入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可能图景[J].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28-140. shu
Citation:  Chunguang WANG. Rural Non-Employment Income and the Possible Future Picture of Chinese Rural Moderniza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2): 128-140. shu

乡村非就业收入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可能图景

    作者简介: 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 中图分类号: C911

Rural Non-Employment Income and the Possible Future Picture of Chinese Rural Moderniza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2-12-15

    CLC number: C911

  • 摘要: 尽管有关研究关注地租、利息、房租、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等,但是对非就业收入的总体性研究却相对缺乏。这里从共同富裕、社会福利、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等多元视角来探讨乡村非就业收入的构成以及形成原因,尤其放在城乡关系中来思考其地位、作用以及对乡村未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中非就业收入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少是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城乡非就业收入中,财政转移性收入差距相对小一些,表明最近几年国家向乡村增大了财政转移力度;社会福利的城乡差距依然很大,是构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面之一。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非就业收入增加有助于提高村民的就业稳定感、生活确定感。据此可发现,从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等角度来看,为村民获得更多的非就业收入,与增加他们的就业收入一样,是通过乡村振兴来构建未来乡村的一个可能图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 表 3  2019年农村居民非就业收入及其构成

    户均
    (元)
    份额
    (%)
    人均
    (元)
    份额
    (%)
    财产性收入 4337.44 51.46 2080.8 44.76
    集体分红收入 671.19 7.96 359.65 7.74
    私人财产性收入 3666.25 43.50 1721.15 37.03
    转移性收入 4091.55 48.54 2567.62 55.24
    政府生产经营补贴 892.60 10.59 483.19 10.39
    政府转移性福利收入 2295.49 27.23 1563.57 33.64
    馈赠和拆迁征地 903.46 10.72 520.85 11.20
    合计 8428.99 100.00 4648.42 100.00
    下载: 导出CSV

    表 1  最近十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成

    时间(年)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8389 9430 10489 11422 12363 13432 14617 16021 17131 18931
    工资收入(元) 3123 3653 4152 4600 5022 5498 5996 6583 6974
    经营收入(元) 3660 3935 4237 4504 4741 5028 5358 5762 6077
    财产净收入(元) 165 196 222 252 272 303 342 377 419
    转移净收入(元) 1441 1648 1877 2066 2328 2603 2920 3298 3661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最近十年城镇居民收入构成

    时间(年)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24127 26467 28844 31195 33616 36396 39251 42359 43834 47412
    财产净收入(元) 2231 2552 2812 3042 3271 3607 4028 4391 4627 5052
    转移净收入(元) 3934 4323 4816 5340 5910 6524 6988 7563 8116 8497
    下载: 导出CSV

    表 4  样本家庭特征的基本情况

    家庭特征变量频数百分比
    打工地生活人口 1口 881 30.18%
    2口 662 22.68%
    3口 486 16.65%
    4口 414 14.18%
    5口及以上 476 16.31%
    打工地就业人数 1人 1007 34.50%
    2人 1241 42.51%
    3人 439 15.04%
    4人 160 5.48%
    5人及以上 72 2.47%
    与16周岁及以下
    未成年子女同住
    958 32.82%
    1961 67.18%
    下载: 导出CSV
    1. [1]

      万广华江葳蕤张杰皓 . 百年变局下的共同富裕:收入差距的视角. 学术月刊, 2022, 54(8): 32-44.

    2. [2]

      钟文晶罗必良 . 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资产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11): 38-53.

    3. [3]

      王宁 . 现代化、文明认同与中国消费文明的演化.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17-127.

    4. [4]

      田世野李萍 . 发展视域下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学术月刊, 2021, 53(12): 74-84.

    5. [5]

      刘继同 . 中国“社会福利共识”的社会建构与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目标. 学术月刊, 2022, 54(6): 73-84.

    6. [6]

      陈明 .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引论. 学术月刊, 2021, 53(9): 72-84.

    7. [7]

      闻翔 . “东方经济”与中国乡村工业化的社会学机制. 学术月刊, 2021, 53(4): 142-151.

    8. [8]

      王云张畇彬 . 社会偏好理论:争议与未来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6): 72-86.

    9. [9]

      王鸿铭 . “工作组”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学术月刊, 2021, 53(3): 85-98.

    10. [10]

      陈毅 . 中国新内生性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征及困境突围. 学术月刊, 2022, 54(10): 79-91.

    11. [11]

      李平亮 . 清末民初新式社团与乡村社会权力格局的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8): 175-186.

    12. [12]

      殷德生 . 中国式经济赶超与结构转型:规律及原创性理论. 学术月刊, 2021, 53(12): 45-59, 73.

    13. [13]

      徐勇 . 国家根本性议程与中国式治理民主. 学术月刊, 2022, 54(3): 101-109.

    14. [14]

      张文宏刘飞项军 . 相对收入与中国夫妻地位认同. 学术月刊, 2021, 53(9): 139-150.

    15. [15]

      陈兆旺 . 通过福利国家实现的社会规约与国家治理. 学术月刊, 2022, 54(5): 82-94.

    16. [16]

      [英]蒂莫西·威廉姆森① . 哲学及其未来. 学术月刊, 2021, 53(7): 14-21.

    17. [17]

      周晓虹 .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2, 54(3): 151-161.

    18. [18]

      余典范姜宏陈磊 . 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与就业的非线性关系. 学术月刊, 2022, 54(9): 60-72.

    19. [19]

      李晟 .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 学术月刊, 2021, 53(9): 113-128.

    20. [20]

      叶成城唐世平 . 超越“大分流”的现代化比较研究:时空视角下的历史、方法与理论. 学术月刊, 2021, 53(5): 77-86.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144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乡村非就业收入与中国式乡村现代化的未来可能图景

    作者简介:王春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摘要: 尽管有关研究关注地租、利息、房租、社会保障以及公共服务等等,但是对非就业收入的总体性研究却相对缺乏。这里从共同富裕、社会福利、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等多元视角来探讨乡村非就业收入的构成以及形成原因,尤其放在城乡关系中来思考其地位、作用以及对乡村未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中非就业收入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少是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城乡非就业收入中,财政转移性收入差距相对小一些,表明最近几年国家向乡村增大了财政转移力度;社会福利的城乡差距依然很大,是构成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方面之一。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非就业收入增加有助于提高村民的就业稳定感、生活确定感。据此可发现,从缩小城乡差别、共同富裕、社会公平等角度来看,为村民获得更多的非就业收入,与增加他们的就业收入一样,是通过乡村振兴来构建未来乡村的一个可能图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4)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