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

瞿骏

引用本文: 瞿骏.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J]. 学术月刊, 2022, 54(3): 211-224. shu
Citation:  Jun QU. Beyond the School of Xueheng[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3): 211-224. shu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以《新文化运动之反应》为中心

    作者简介: 瞿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200241);
  • 中图分类号: K25

Beyond the School of Xueheng

  • Available Online: 2022-03-20

    CLC number: K25

  • 摘要: 吴宓与《学衡》相关诸人之研究既应在“学衡”之内,亦可能在“学衡”之外。1922年吴宓撰写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应》是代表“学衡”之外的一篇典型文字。此文因鲁迅在《“一是之学说”》中的激烈批评而为人熟知,但也因为鲁迅文章的高光性和笼罩性,其实又近乎“人人不知”。在认真释读《新文化运动之反应》全文的基础上,讨论此文所引起的,不限于鲁迅的各方反应和长程影响;吴宓在此文中显示的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吴宓和此文遭遇的时代“尴尬”等问题,以期在一个更大视野里理解吴宓与《学衡》相关诸人。
  • 表 1  《反应》所见吴宓除《学衡》外阅读报刊篇目一览

    发表报刊题目、作者期号、版次
    《民心周报》 《发刊宣言》 第1卷第1期
    《民心周报》 《民心释义》(尹寰枢) 第1卷第1期
    《民心周报》 《平新旧文学之争》(张贻志) 第1卷第1期
    《民心周报》 《论国粹再答某君》(辑者) 第1卷第9期
    《民心周报》 《文化运动》(稚嵋) 第1卷第4期
    《民心周报》 《自觉与盲从》(梅光迪) 第1卷第7期
    《民心周报》 《亡国之朕兆》(陈茹玄) 第1卷第37期
    《民心周报》 《白话文与应用文》(次羽) 第1卷第7期
    《昌明孔教经世报》 《存伦篇》(陈焕章) 第1卷第1号
    《昌明孔教经世报》 《辟仇孝之谬说》(谢祖贤) 第1卷第3号
    《昌明孔教经世报》 《贞洁辩》(谢祖贤) 第1卷第5号
    《昌明孔教经世报》 《明耻说》(谢祖贤) 第1卷第6号
    《昌明孔教经世报》 《儒教在日本之变迁》(小柳司气太) 第1卷第3号
    《昌明孔教经世报》 《论圣教兴废关系中国治乱存亡》(左学昌) 第1卷第4号
    《昌明孔教经世报》 《孔教真理不灭说》(谢祖贤) 第1卷第6号
    《昌明孔教经世报》 《教育议》(谈道隆) 第1卷第7号
    《亚洲学术杂志》 《例言》 第1期
    《亚洲学术杂志》 《中国学术要略》(孙德谦) 第1期
    《亚洲学术杂志》 《中国四部书阐原》(孙德谦) 第2期
    《亚洲学术杂志》 《六经为万世治法其实行自汉始论》(孙德谦) 第3期
    《亚洲学术杂志》 《中国弭兵学说》(达庵) 第1、2期
    《亚洲学术杂志》 《战国策士论》(达庵) 第3期
    《亚洲学术杂志》 《中国法律生于礼》(敬庵) 第1期
    《亚洲学术杂志》 《台莪儿自我扩大与赫尔褒兹自然征服论争辩书》(敬庵) 第2期
    《史地学报》 《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柳诒徵) 第1卷第1期
    《文哲学报》 《桐城古文学说与白话文学说之比较》(徐景铨) 第1期
    《文哲学报》 《评近今群籍说理文之失》(景昌极) 第1期
    《文哲学报》 《文学与真与美》(景昌极),《反应》误写为《文学之真与美》 第1期
    《文哲学报》 《文哲与内外》(缪凤林) 第1期
    《文哲学报》 《随便谈谈》(景昌极) 第1期
    《文哲学报》 《理想之中国文学家》(钱堃新) 第1期
    《湘君》 《文学中相反相成之义》(刘永济) 第1期
    《湘君》 《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吴芳吉) 第1期
    《湘君》 《刘檏之与刘宏度书》 第1期
    下载: 导出CSV
    1. [1]

      桑兵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2. [2]

      徐佳贵 .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3. [3]

      桑兵 .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学术月刊, 2024, 56(3): 196-211.

    4. [4]

      瞿骏 .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5. [5]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6. [6]

      周月峰 .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7. [7]

      韩水法 .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8. [8]

      张仲民 .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9. [9]

      陈伟 . 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学术月刊, 2019, 51(8): 122-131.

    10. [10]

      叶舒宪 . 人类学转向:新文科的跨学科引领. 学术月刊, 2022, 54(8): 143-154.

    11. [11]

      王振复 . 原始“信文化”说与人类学转向. 学术月刊, 2022, 54(8): 129-142.

    12. [12]

      丁为祥 . “尊德性”与“道问学”:朱陆之辩及其历史回响. 学术月刊, 2023, 55(7): 14-22.

    13. [13]

      刘方喜 . 生产工艺学批判: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 学术月刊, 2020, 52(8): 5-15.

    14. [14]

      陈云松 . 社会计算在文化社会学中的运用. 学术月刊, 2022, 54(1): 138-145.

    15. [15]

      湛晓白 . 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64-179.

    16. [16]

      王波 .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17. [17]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18. [18]

      张循 . “词章”与考证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62-172.

    19. [19]

      吴国盛 . 博物学:传统中国的科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19.

    20. [20]

      田国强 .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下). 学术月刊, 2016, 48(08): 5-1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496
  • HTML全文浏览量:  1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3-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

    作者简介:瞿骏,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200241)

摘要: 吴宓与《学衡》相关诸人之研究既应在“学衡”之内,亦可能在“学衡”之外。1922年吴宓撰写的《新文化运动之反应》是代表“学衡”之外的一篇典型文字。此文因鲁迅在《“一是之学说”》中的激烈批评而为人熟知,但也因为鲁迅文章的高光性和笼罩性,其实又近乎“人人不知”。在认真释读《新文化运动之反应》全文的基础上,讨论此文所引起的,不限于鲁迅的各方反应和长程影响;吴宓在此文中显示的对新文化运动的了解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吴宓和此文遭遇的时代“尴尬”等问题,以期在一个更大视野里理解吴宓与《学衡》相关诸人。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1)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