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桑兵.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 [2]

    徐佳贵.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 [3]

    桑兵.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学术月刊, 2024, 56(3): 196-211.

  • [4]

    韩水法.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 [5]

    何萍.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 [6]

    周月峰.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 [7]

    瞿骏.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 [8]

    张仲民.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 [9]

    陈伟. 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学术月刊, 2019, 51(8): 122-131.

  • [10]

    叶舒宪. 人类学转向:新文科的跨学科引领. 学术月刊, 2022, 54(8): 143-154.

  • [11]

    王振复. 原始“信文化”说与人类学转向. 学术月刊, 2022, 54(8): 129-142.

  • [12]

    丁为祥. “尊德性”与“道问学”:朱陆之辩及其历史回响. 学术月刊, 2023, 55(7): 14-22.

  • [13]

    陈云松. 社会计算在文化社会学中的运用. 学术月刊, 2022, 54(1): 138-145.

  • [14]

    刘方喜. 生产工艺学批判: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 学术月刊, 2020, 52(8): 5-15.

  • [15]

    湛晓白. 拼写方言:民国时期汉字拉丁化运动与国语运动之离合.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64-179.

  • [16]

    王波.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 [17]

    符杰祥.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 [18]

    张循. “词章”与考证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5): 162-172.

  • [19]

    吴国盛. 博物学:传统中国的科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19.

  • [20]

    田国强.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下). 学术月刊, 2016, 48(08):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