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赖大仁 张园园

引用本文: 赖大仁, 张园园.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J]. 学术月刊, 2021, 53(1): 172-182. shu
Citation:  Daren LAI, Yuanyuan ZHANG. Literature of Human and the People’s Literature[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1): 172-182. shu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五四以来“人学”文论观念的双重维度及其辩证发展

    作者简介: 赖大仁,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江西南昌 330022);张园园,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生(江西南昌 330022);
  • 中图分类号: I0

Literature of Human and the People’s Literature

  • Available Online: 2021-01-20

    CLC number: I0

  • 摘要: 现代“人学”文论观念是五四以来中国文论的自觉建构,其内部存在着“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两个基本维度。“人的文学”重视表现个人生活情感,追求个体自由解放和个性发展;“人民文学”则重视反映人民生活,服务人民大众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二者构成辩证统一关系。考察百年来我国“人学”文论观念的历史嬗变,涉及几个主要理论命题:“人的文学”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启蒙话语,旨在唤起人的觉醒,走向追求个性和情感解放;“人民文学”体现了为人民大众的文学方向,旨在让文学在人民革命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文学是人学”旨在张扬主体精神及其文学自觉,把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强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历史实践来看,“人学”观念始终存在着双重维度之间的张力互动关系,因时代条件变化其双重维度不断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某种新的平衡状态。新时代“人学”文论观念的总体发展趋向,必然要求走向两个维度之间的双重变奏和辩证发展。
    1. [1]

      陈建华 .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2. [2]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3. [3]

      江守义 .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基于文论史和文学创作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18-127.

    4. [4]

      项静 . 自述与众声:非虚构文学中的素人写作——以范雨素和陈年喜为例. 学术月刊, 2023, 55(5): 168-177.

    5. [5]

      李怡 . 现代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权力化语言. 学术月刊, 2020, 52(7): 126-134.

    6. [6]

      于晓虹王翔 . 政法传统中的人民陪审:制度变迁与发展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7): 105-120.

    7. [7]

      郭勇健 . 美学的两个维度. 学术月刊, 2023, 55(7): 142-151.

    8. [8]

      汪正龙 . 图像时代的文学变异.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32-138.

    9. [9]

      . 世界文学与文学史的写作. 学术月刊, 2023, 55(1): 138-153.

    10. [10]

      先刚 . 试析谢林艺术哲学的体系及其双重架构. 学术月刊, 2020, 52(12): 5-13.

    11. [11]

      黄若舜,李倩冉,张安琪,蒋浩伟,李国成,童岭 .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十年发展述评(2009—2018年)——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23, 55(10): 201-208.

    12. [12]

      韩志明李春生 . 治理界面的基本维度及其运行. 学术月刊, 2022, 54(8): 80-90.

    13. [13]

      ● 王宁○ 邹理 . 走向世界的中国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4): 210-216.

    14. [14]

      肖伟胜 . “文学终结”之后的文学理论何处去?. 学术月刊, 2020, 52(11): 129-141.

    15. [15]

      文贵良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39-150.

    16. [16]

      夏莹 . 启蒙哲学的双重属性与马克思的解放逻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7-29.

    17. [17]

      陈明明 . 双重逻辑交互作用中的党治与法治. 学术月刊, 2019, 51(1): 68-76.

    18. [18]

      刘东玲 . “新人”的诞生:论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44-155.

    19. [19]

      王锺陵 . 论萨特存在主义的文学观及其剧作.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16-127.

    20. [20]

      武新军 . 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与价值. 学术月刊, 2023, 55(5): 162-16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5
  • 文章访问数:  1692
  • HTML全文浏览量:  418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1-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作者简介:赖大仁,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教授(江西南昌 330022)
    作者简介:张园园,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生(江西南昌 330022)

摘要: 现代“人学”文论观念是五四以来中国文论的自觉建构,其内部存在着“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两个基本维度。“人的文学”重视表现个人生活情感,追求个体自由解放和个性发展;“人民文学”则重视反映人民生活,服务人民大众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二者构成辩证统一关系。考察百年来我国“人学”文论观念的历史嬗变,涉及几个主要理论命题:“人的文学”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启蒙话语,旨在唤起人的觉醒,走向追求个性和情感解放;“人民文学”体现了为人民大众的文学方向,旨在让文学在人民革命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文学是人学”旨在张扬主体精神及其文学自觉,把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和强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从历史实践来看,“人学”观念始终存在着双重维度之间的张力互动关系,因时代条件变化其双重维度不断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某种新的平衡状态。新时代“人学”文论观念的总体发展趋向,必然要求走向两个维度之间的双重变奏和辩证发展。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