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

朱晓江

引用本文: 朱晓江.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J]. 学术月刊, 2021, 53(3): 160-169. shu
Citation:  Xiaojiang ZHU. The Stylistic Features, Functions of Fic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ay 4th Literary Reform[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3): 160-169. shu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重读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作者简介: 朱晓江,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审(浙江杭州 311121);
  • 中图分类号: I0

The Stylistic Features, Functions of Fiction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ay 4th Literary Reform

  • Available Online: 2021-03-22

    CLC number: I0

  • 摘要: 与晚清相比,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与五四一代的思想关联更为紧密。一方面,这篇文章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对小说文体特征的重新认识(“移人”)、以及建立在这种新认识之上的小说书写内容的别择与功能实现等,后来事实上仍为周氏兄弟、陈独秀、胡适他们在讨论新文学的建设方案时所分享,为后来新文学阵营内部对于新文学的不同的探寻,提供了思想与逻辑上的起点甚或原点;另一方面,梁启超对于文学“移人”特性的揭示,以及通过“薰”“浸”“刺”“提”四力的阐释而构筑起来的、以“情感”为纽带的作者—读者、写作—接受共同体的营建,为文学在时代启蒙工程中发挥独立的作用,提供了切实的方向与内涵,是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生成的基础之一。
    1. [1]

      凤媛 .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 学术月刊, 2020, 52(9): 140-149.

    2. [2]

      周月峰 . 从革命到改良:整顿《解放与改造》与“梁启超系”的渐进取向.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82-194.

    3. [3]

      文贵良 . 文学汉语实践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39-150.

    4. [4]

      黄海飞 . 《鲁迅全集》的编纂与现代文学文献学的互动. 学术月刊, 2021, 53(4): 152-161.

    5. [5]

      陈建华 .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6. [6]

      符杰祥 . “忘却”的辩证法—— 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11-121.

    7. [7]

      ● 文贵良○ 凤媛 . 从话语生存论到现代汉语诗学:回归新文学本位研究. 学术月刊, 2021, 53(12): 206-211.

    8. [8]

      付建舟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9. [9]

      张洁宇 . 感于气物,发为诗文—— 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季候书写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16, 48(01): -.

    10. [10]

      赖大仁张园园 .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学术月刊, 2021, 53(1): 172-182.

    11. [11]

      茅海建 . 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20-144.

    12. [12]

      金进 . 海外华人社群的分化与维新文人的文学记忆.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3-141.

    13. [13]

      项静 . 自述与众声:非虚构文学中的素人写作——以范雨素和陈年喜为例. 学术月刊, 2023, 55(5): 168-177.

    14. [14]

      赖大仁张雨舟 . 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0-168, 206.

    15. [15]

      段从学 .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19, 51(7): 128-137.

    16. [16]

      刘安迪,周东平 . 宋代流人量移考. 学术月刊, 2023, 55(8): 193-206.

    17. [17]

      翟翌 . 作为特许人的行政主体与“受许人的对象人”之间关系的变迁及价值. 学术月刊, 2019, 51(6): 78-93.

    18. [18]

      黄平 . 王小波与文学史. 学术月刊, 2017, 49(12): 134-143.

    19. [19]

      . 世界文学与文学史的写作. 学术月刊, 2023, 55(1): 138-153.

    20. [20]

      齐卫平,樊士博 . 新使命与新叙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创造. 学术月刊, 2024, 56(2): 21-3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6
  • 文章访问数:  805
  • HTML全文浏览量:  120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3-22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小说的文体特征、功能及其与五四文学变革之关联

    作者简介:朱晓江,杭州师范大学学术期刊社编审(浙江杭州 311121)

摘要: 与晚清相比,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与五四一代的思想关联更为紧密。一方面,这篇文章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包括对小说文体特征的重新认识(“移人”)、以及建立在这种新认识之上的小说书写内容的别择与功能实现等,后来事实上仍为周氏兄弟、陈独秀、胡适他们在讨论新文学的建设方案时所分享,为后来新文学阵营内部对于新文学的不同的探寻,提供了思想与逻辑上的起点甚或原点;另一方面,梁启超对于文学“移人”特性的揭示,以及通过“薰”“浸”“刺”“提”四力的阐释而构筑起来的、以“情感”为纽带的作者—读者、写作—接受共同体的营建,为文学在时代启蒙工程中发挥独立的作用,提供了切实的方向与内涵,是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生成的基础之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