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郭勇健

引用本文: 郭勇健.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 学术月刊, 2018, 50(5): 128-137. shu
Citation:  Guo Yongjian.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5): 128-137. shu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 摘要: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至少带来三个问题:究竟何谓“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何以可能?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有三种形态:消极的中国化、必然的中国化、积极的中国化。我们主张和肯定的中国化并不是消极的“走样”,也不是必然的“格义”或“同化”,而是积极的“融合”,即伽达默尔诠释学所说的“视域融合”。但这是本体论诠释学所说的视域融合,它有四个要点:坚持作品或文本的自立性,强调“多样性的统一”,认为“作品的存在方式就是表现”,视域融合造成了“存在的扩充”。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就是一种“存在的扩充”。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必然经历译介、应用、构建三个阶段。译介是一个不可越过的必经阶段。应用也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最终完成。我们还没有达到构建阶段,但不妨将它设为一个必然会达到的目标。
    1. [1]

      仲霞 . “美学是第一哲学”的中国论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161-170.

    2. [2]

      洪汉鼎 . 诠释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 学术月刊, 2018, 50(10): 5-16.

    3. [3]

      景海峰 . 从“口耳相传”到“著之竹帛”. 学术月刊, 2022, 54(5): 5-15.

    4. [4]

      李圣传 . 美的本质问题在欧洲的起源、发展与启示.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9-180.

    5. [5]

      卓承芳胡大平 . 存在与速度. 学术月刊, 2019, 51(10): 22-30.

    6. [6]

      成中英 .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5-14.

    7. [7]

      王铭铭 . 联想、比较与思考:费孝通“天人合一论”与人类学“本体论转向”. 学术月刊, 2019, 51(8): 143-167, 178.

    8. [8]

      景海峰 . 论“以传解经”与“以经解经” —— 现代诠释学视域下的儒家解经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6): 5-12.

    9. [9]

      张一兵 . 关系本体论与所与−所识二肢认知. 学术月刊, 2019, 51(7): 5-12.

    10. [10]

      朱立元 . 阐释学视域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22, 54(2): 140-157.

    11. [11]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下)——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09-122.

    12. [12]

      杨乃乔 . 口传注经与诠释历史的真值性(上) —— 兼论公羊学的诠释学传统和体例及其他.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10-124.

    13. [13]

      牛文君 . 当代方法论诠释学对“Auslegung”概念的廓清与重塑.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5-23, 33.

    14. [14]

      路平新 . 论平等权的解释难题:结构性成因与诠释学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07-120.

    15. [15]

      何玉长方坤 . 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理论阐释. 学术月刊, 2018, 50(5): 56-67.

    16. [16]

      张凌雁 . 胡适:“有实无名”的中国现代诠释学探索者. 学术月刊, 2024, 56(3): 165-173.

    17. [17]

      陈成吒 . “新子学”视域下中国“小说”观念的演进. 学术月刊, 2019, 51(5): 125-135.

    18. [18]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19. [19]

      杨乃乔 . 从“Vernehmen”到“觉知”的多重语际翻译:论海德格尔存在论诠释学对形而上学先验意义的解构. 学术月刊, 2023, 55(3): 162-176.

    20. [20]

      周东平薛夷风 . 北朝胡汉融合视域下中古“五刑”刑罚体系形成史新论. 学术月刊, 2021, 53(3): 181-19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8
  • 文章访问数:  2059
  • HTML全文浏览量:  119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诠释学的视域融合与西方文论的中国化

  •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05

摘要: 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至少带来三个问题:究竟何谓“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何以可能?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有三种形态:消极的中国化、必然的中国化、积极的中国化。我们主张和肯定的中国化并不是消极的“走样”,也不是必然的“格义”或“同化”,而是积极的“融合”,即伽达默尔诠释学所说的“视域融合”。但这是本体论诠释学所说的视域融合,它有四个要点:坚持作品或文本的自立性,强调“多样性的统一”,认为“作品的存在方式就是表现”,视域融合造成了“存在的扩充”。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就是一种“存在的扩充”。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必然经历译介、应用、构建三个阶段。译介是一个不可越过的必经阶段。应用也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才是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最终完成。我们还没有达到构建阶段,但不妨将它设为一个必然会达到的目标。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