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

马琳,凡·柏拉克

引用本文: 马琳,凡·柏拉克.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J]. 学术月刊, 2018, 50(9): 35-43. shu
Citation:  MA Lin.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9): 35-43. shu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

  • 摘要: 跨文化哲学对话或是从事比较哲学研究毋需预设某种普遍有效的理想语言或者共享语言。针对理想语言假定与本质化的倾向,意义应当加以彻底的解本质化。哲学传统的三要素——传统、生活形式与概念图式——皆具有多元性,应当从多元、流变的角度来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不可能唯有一种借以辨识相似性与差异性的普遍的理想话语。对于相似性与差异性的辨识依赖于对相关生活形式的比较以及诠释中所运用的众多概念图式。诠释与比较可以用一种XYZ模式来表示。XY分别指涉来自不同哲学传统的文本,对X和Y进行比较可以比拟为由比较哲学家Z所建构起来的X和Y之间的虚拟交谈。比较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是相互谐适原则。
    1. [1]

      马琳 . 比较哲学中的家族相似概念及其跨文化延拓. 学术月刊, 2016, 48(07): 20-30.

    2. [2]

      吴晓明 . 中西哲学比较的前提反思. 学术月刊, 2022, 54(3): 18-37.

    3. [3]

      张曙光 . 制度的语言(哲学)分析——读韦森教授著《语言与制序》. 学术月刊, 2016, 48(02): 56-65.

    4. [4]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5. [5]

      顾少华 . 清末“历史哲学”概念的创制.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57-164.

    6. [6]

      颜青山 .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7. [7]

      方松华熊务丰 . 中西哲学比较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构建. 学术月刊, 2021, 53(12): 5-12.

    8. [8]

      高力克 . 社会之镜与先验理性:斯密与康德道德哲学比较. 学术月刊, 2023, 55(5): 26-35.

    9. [9]

      朝仓友海 . 从“即”的概念探询“差异性” —— 以西田几多郎与牟宗三的思想比较为切入点.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3-20.

    10. [10]

      李扬 . 语言·文学·历史.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3-175.

    11. [11]

      郭忠华陈奕锟 .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地理想象. 学术月刊, 2021, 53(9): 203-216.

    12. [12]

      范广欣 . 贵族制与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学术月刊, 2022, 54(7): 196-203.

    13. [13]

      叶琼琼王泽龙 . 论虚词与穆旦诗歌形式的现代革新.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04-112.

    14. [14]

      孙向晨 .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5-27.

    15. [15]

      菅志翔马戎 . 语言、民族国家建构和国家语言政策. 学术月刊, 2022, 54(9): 123-147.

    16. [16]

      庞学铨 . 重建日常生活经验世界. 学术月刊, 2021, 53(1): 23-34.

    17. [17]

      刘正强 . 中国访民的理想型—— 立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本土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03-113.

    18. [18]

      小田 . 马如飞轶事与近代说书人的理想人格生成. 学术月刊, 2019, 51(3): 171-184.

    19. [19]

      菅志翔马戎 . 人类语言与社会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21-138.

    20. [20]

      菅志翔,马戎 . 中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 学术月刊, 2023, 55(8): 123-14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0
  • 文章访问数:  2219
  • HTML全文浏览量:  234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比较哲学方法论新探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北京 100872 ;凡·柏拉克 Jaap van Brakel ,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院

摘要: 跨文化哲学对话或是从事比较哲学研究毋需预设某种普遍有效的理想语言或者共享语言。针对理想语言假定与本质化的倾向,意义应当加以彻底的解本质化。哲学传统的三要素——传统、生活形式与概念图式——皆具有多元性,应当从多元、流变的角度来理解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不可能唯有一种借以辨识相似性与差异性的普遍的理想话语。对于相似性与差异性的辨识依赖于对相关生活形式的比较以及诠释中所运用的众多概念图式。诠释与比较可以用一种XYZ模式来表示。XY分别指涉来自不同哲学传统的文本,对X和Y进行比较可以比拟为由比较哲学家Z所建构起来的X和Y之间的虚拟交谈。比较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必要条件是相互谐适原则。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