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程乐松

引用本文: 程乐松.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J]. 学术月刊, 2018, 50(7): 32-38. shu
Citation:  CHENG Lesong.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7): 32-38. shu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 摘要: 汉语哲学是一个层次丰富、主题众多的论域,而非一个或几个零散的议题,汉语与哲学以学术论域的方式联结在一起,意味着以汉语为基本语言的学术共同体的主动自觉,这样的自觉既是学术性的,更是文化性的。对此的研究尝试从历史和规范性的维度入手理解两种不同的自觉模式。汉语哲学的发展既可以做历史性的梳理,也可以从规范性哲学工作及其语言工具的关系入手理解。通过两种自觉进路的澄清,尝试达到以下基本结论:其一,“合法性情结”指向的不是汉语哲学的规范性,而是它的文化属性。对于汉语哲学的讨论,不能忽视如下的事实,即以汉语为载体的哲学活动或对汉语哲学活动的规范化实际上已经展开,并且在持续进行。其二,汉语哲学要面对的问题是哲学工作及其语言载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问题。汉语作为一种自然语言的特殊性是否能够塑造一种独特的哲学,与此同时,遵守严格规范的哲学思考又会给汉语本身的发展和意义体系带来什么变化?简言之,哲学活动推动了汉语的动态发展和衍生,而非对汉语进行了哲学性改造。同时,汉语作为一种哲学语言对哲学思考的规范性及其可能性的扩展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1. [1]

      韩水法 . 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7): 5-24.

    2. [2]

      孙周兴 .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7): 25-31.

    3. [3]

      贡华南 . 良知、自然与科学之争:20世纪中国哲学的精神趋向. 学术月刊, 2021, 53(4): 32-44.

    4. [4]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5. [5]

      吴晓明 .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4): 5-20.

    6. [6]

      王庆节曹青春 . 让哲学说汉语与“从中国来的哲学”的可能性. 学术月刊, 2019, 51(8): 179-184.

    7. [7]

      贡华南,洪澄,王晋卿 . 中国哲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8): 207-216.

    8. [8]

      ● 黄勇○ 王振钰 . 用哲学的方法研究中国哲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209-216.

    9. [9]

      彭永捷等 .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 学术月刊, 2018, 50(02): 29-47.

    10. [10]

      ● 先刚○ 倪逸偲 . 从“大全一体”通观西方哲学史.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74-179.

    11. [11]

      程乐松 . 从书写理解差异. 学术月刊, 2019, 51(12): 24-32.

    12. [12]

      徐英瑾 . 索萨的德性知识论与儒家“正名”论的对话.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23.

    13. [13]

      张兵 . 中国哲学的“回返”疑难. 学术月刊, 2019, 51(2): 17-33.

    14. [14]

      朱佳峰 . 领土权:当代政治哲学论域中的理论图景. 学术月刊, 2018, 50(02): 94-102.

    15. [15]

      方松华熊务丰 . 中西哲学比较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构建. 学术月刊, 2021, 53(12): 5-12.

    16. [16]

      杨国荣 .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2): 5-22.

    17. [17]

      颜青山 .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18. [18]

      朱人求 . 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 学术月刊, 2016, 48(09): 38-48.

    19. [19]

      孙向晨姚新中吴根友 . 担当与使命:现时代的中国哲学(笔谈). 学术月刊, 2016, 48(10): 5-17.

    20. [20]

      仲霞 . “美学是第一哲学”的中国论说. 学术月刊, 2022, 54(7): 161-17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6
  • 文章访问数:  1721
  • HTML全文浏览量:  98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 北京大学 北京 100871

摘要: 汉语哲学是一个层次丰富、主题众多的论域,而非一个或几个零散的议题,汉语与哲学以学术论域的方式联结在一起,意味着以汉语为基本语言的学术共同体的主动自觉,这样的自觉既是学术性的,更是文化性的。对此的研究尝试从历史和规范性的维度入手理解两种不同的自觉模式。汉语哲学的发展既可以做历史性的梳理,也可以从规范性哲学工作及其语言工具的关系入手理解。通过两种自觉进路的澄清,尝试达到以下基本结论:其一,“合法性情结”指向的不是汉语哲学的规范性,而是它的文化属性。对于汉语哲学的讨论,不能忽视如下的事实,即以汉语为载体的哲学活动或对汉语哲学活动的规范化实际上已经展开,并且在持续进行。其二,汉语哲学要面对的问题是哲学工作及其语言载体之间的互动和关系问题。汉语作为一种自然语言的特殊性是否能够塑造一种独特的哲学,与此同时,遵守严格规范的哲学思考又会给汉语本身的发展和意义体系带来什么变化?简言之,哲学活动推动了汉语的动态发展和衍生,而非对汉语进行了哲学性改造。同时,汉语作为一种哲学语言对哲学思考的规范性及其可能性的扩展带来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