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刘旭光

引用本文: 刘旭光.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J]. 学术月刊, 2019, 51(6): 129-142. shu
Citation:  Xuguang LIU. “Judgment of Perfect” in Aesthetic and Its End[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6): 129-142. shu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作者简介: 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444);
  • 中图分类号: B83

“Judgment of Perfect” in Aesthetic and Its End

  • Available Online: 2019-06-01

    CLC number: B83

  • 摘要: 对事物之“完美”的判断与对事物之“美”的判断,在人类审美精神的发展历程中往往纠缠在一起。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中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将对“完美”的追求等同于对“美”的追求,而基督教神学对于上帝之完美的设定,强化了这一传统。这一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古典时代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的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产生了一套以“完美”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即以“秩序”“比例”“和谐”为中心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康德通过辨析鉴赏判断与完美判断之间的差异,把完美判断逐出了审美领域,引发了美学与艺术理念的巨大变革。但完美判断对今天的“审美”仍有重要意义。
  • 图 1   

    图 2   

    图 3   

    1. [1]

      刘旭光 . 自由游戏−自由愉悦. 学术月刊, 2020, 52(6): 122-134.

    2. [2]

      刘旭光 . 审美灵境论. 学术月刊, 2022, 54(7): 149-160.

    3. [3]

      姚文放 . 审美与政治之间回环往复的“韵律”—— 弗·詹姆逊的生产性文学批评.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0-148.

    4. [4]

      方博 . 马克思与德国浪漫派. 学术月刊, 2022, 54(2): 15-26.

    5. [5]

      刘旭光 . 论“审美理念”在康德美学中的作用—— 重构康德美学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41-151.

    6. [6]

      刘旭光 .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7. [7]

      卞绍斌 . 强制与自由:康德法权学说的道德证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9-30.

    8. [8]

      南星 . 康德式自由:人类学的而非形而上学的. 学术月刊, 2023, 55(8): 27-40.

    9. [9]

      卞绍斌 . 法则与自由:康德定言命令公式的规范性阐释. 学术月刊, 2018, 50(03): 42-56.

    10. [10]

      杨春时 .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1.

    11. [11]

      陈伯海 . 华夏传统审美精神探略. 学术月刊, 2018, 50(8): 125-133.

    12. [12]

      胡友峰 . 自然审美:主观的与客观的. 学术月刊, 2021, 53(6): 183-194.

    13. [13]

      颜翔林 . 审美体验及其性质与对象. 学术月刊, 2018, 50(7): 150-158.

    14. [14]

      仲霞 .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2-16.

    15. [15]

      周宪 .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 学术月刊, 2023, 55(6): 140-149.

    16. [16]

      陈晓明 . 论“新理性精神”的审美意涵.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48-159.

    17. [17]

      南帆 . 文学批评: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36-145.

    18. [18]

      葛永海 .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学术月刊, 2016, 48(03): 90-103.

    19. [19]

      朱立元张蕴贤 . 新审美主义初探——透视后理论时代西方文论的一个面相.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16-130.

    20. [20]

      程相占 . 审美欣赏理论:环境美学的独特美学观及其对于美学原理的推进. 学术月刊, 2021, 53(2): 151-159.

  • 加载中
图(3)
计量
  • PDF下载量:  2
  • 文章访问数:  2129
  • HTML全文浏览量:  17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6-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审美中的“完美判断”及其终结

    作者简介:刘旭光,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 200444)

摘要: 对事物之“完美”的判断与对事物之“美”的判断,在人类审美精神的发展历程中往往纠缠在一起。西方美学与艺术理论中的“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传统,将对“完美”的追求等同于对“美”的追求,而基督教神学对于上帝之完美的设定,强化了这一传统。这一传统深刻地影响了古典时代直到18世纪中期欧洲的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并在18世纪产生了一套以“完美”为核心的美学理论,即以“秩序”“比例”“和谐”为中心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康德通过辨析鉴赏判断与完美判断之间的差异,把完美判断逐出了审美领域,引发了美学与艺术理念的巨大变革。但完美判断对今天的“审美”仍有重要意义。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3)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