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静. 基因编辑与人的尊严. 学术月刊, 2021, 53(9): 28-37.
-
[2]
梁涛. 荀子人性论的中期发展—— 论《礼论》《正名》《性恶》的性-伪说. 学术月刊, 2017, 49(04): 28-41.
-
[3]
卞绍斌. 尊严与必然性:康德伦理思想的伍德式阐释. 学术月刊, 2021, 53(6): 31-44.
-
[4]
胡玉鸿. 合理区隔:维系人的尊严必需的距离空间.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06-120.
-
[5]
张康之. 论合作治理中行动者的独立性. 学术月刊, 2017, 49(07): 68-77.
-
[6]
孙从嘉. 人格与理性选择.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8-29.
-
[7]
汪仲启. 指派责任制:回应性政府建构的一种有效机制. 学术月刊, 2022, 54(11): 84-95, 120.
-
[8]
饶静.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9-167.
-
[9]
李硕, 董铁柱. 《真诰》中的仙人、灵媒与学道者 —— 兼从“灵媒更替事件”论《真诰》文本的真实性.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76-184.
-
[10]
张会永. 动物伦理学中的康德式义务论. 学术月刊, 2020, 52(8): 56-66, 82.
-
[11]
杨大春. 从心性现象学到物性现象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25-33.
-
[12]
小田. 马如飞轶事与近代说书人的理想人格生成. 学术月刊, 2019, 51(3): 171-184.
-
[13]
高源.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
[14]
刘忠. “革命的保卫者”. 学术月刊, 2021, 53(6): 121-136.
-
[15]
张先清, 刘长仪. 从“他者”到“国民”.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42-152.
-
[16]
张可云, 刘敏. 媒体关注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学术月刊, 2021, 53(9): 57-71.
-
[17]
朱圆. 脆弱性理论与国家治理责任新解. 学术月刊, 2017, 49(03): 81-90.
-
[18]
陈钊, 王旸, 黄伟. 中国的企业在尽怎样的社会责任 —— 来自民营部门调查的证据. 学术月刊, 2016, 48(03): 37-47.
-
[19]
马洪, 王致民.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定位及其体系构建. 学术月刊, 2022, 54(11): 96-106.
-
[20]
潘知常. “精致利己主义者”的美学书写.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