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胡洁.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口述史的多维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40-146.
-
[2]
周晓虹.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2, 54(3): 151-161.
-
[3]
夏晓虹, 陆胤. 打开多扇窗口,眺望晚清风景——夏晓虹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79-184.
-
[4]
陶东风. 阿维夏伊·马格利特论道德见证者. 学术月刊, 2018, 50(7): 133-141.
-
[5]
李晟.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 学术月刊, 2021, 53(9): 113-128.
-
[6]
刘拥华. 超越劳动叙事. 学术月刊, 2016, 48(09): 99-109.
-
[7]
姚尚建. 城市叙事与空间重构. 学术月刊, 2016, 48(08): 92-99.
-
[8]
张骏. 海登·怀特的叙事表现理论.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39-147.
-
[9]
陶东风. 从进步叙事到悲剧叙事——讲述大屠杀的两种方法. 学术月刊, 2016, 48(02): 127-138.
-
[10]
王宏图. 家国叙事与个体精神叙事的叠合与断裂. 学术月刊, 2020, 52(10): 116-129.
-
[11]
高新民, 卢锐. “同一性危机”与叙事自我论. 学术月刊, 2019, 51(4): 31-42.
-
[12]
孔元. 普遍性叙事的“东方”悖论:反思与超越. 学术月刊, 2022, 54(1): 127-137.
-
[13]
王宇. 延安文学中的“医疗卫生叙事”.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32-140.
-
[14]
王宇. 民族志叙事与女性经验. 学术月刊, 2023, 55(1): 154-163.
-
[15]
杨国荣. 历史与本体. 学术月刊, 2022, 54(3): 38-47.
-
[16]
李扬. 语言·文学·历史. 学术月刊, 2020, 52(2): 173-175.
-
[17]
祁林. 技术导向路径与艺术理论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7): 151-160.
-
[18]
李磊. “韩”号的建构与解构. 学术月刊, 2020, 52(5): 153-162.
-
[19]
宋雪. 中国近代“维新”概念的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3): 121-131.
-
[20]
姚大力. 契丹早期历史再讨论.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