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1个  Table 1
    • Figure 1. 

    • 区域经济圈 项 目 内 容
      IMS“成长三角”(Indonesia-Malaysia-Singapore Growth Triangle) 区域范围和核心(主要)城市 主要由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组成的区域经济圈。核心城市:新加坡。
      动力和载体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之间的直接投资、开发区建设和贸易往来为载体产业转移和包括新加坡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的跨区域发展,由此形成了成长三角。
      一体化制度安排 1989 年首先由新加坡倡导,并在 1990 年和 1994 年先后和印尼以及马来西亚签订了关于成长三角的政府协议。
      发展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相对稳定,但是由于新马之间政治壁垒的存在,进入 21 世纪以后,发展势头趋缓,新加坡方面的投资也出现空间多元化分布的趋势。
      湄公河经济圈(GMS:Greater Mekong Sphere) 区域范围和核心(主要)城市 沿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和地区,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和中国的云南省。主要城市:昆明、曼谷、万象等。
      动力和载体 沿河(江)各国和地区之间为充分利用湄公河的自然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包括运输、能源、通信、旅游和环境保护以及投资和人力资源合作等部门的以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协调为载体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包括在此基础上,沿河流域国家之间的企业间的直接投资和跨区域发展。
      一体化制度安排 包括签订有关流域合作开发协议和设立跨国的湄公河开发机构等。
      发展趋势 目前的主要动力是政府间的协议和项目开发,距离发展到以企业跨区域发展和产业转移为主体的自律性的(内生成长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尚需一定的时间。
      美国墨西哥边境
      保税区经济圈
      区域范围和核心(主要)城市 是在美国和墨西哥边境地带形成的区域经济圈。
      动力和载体 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企业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在美墨边境墨西哥一侧的保税加工区建立以美国市场导向的出口加工企业,由此形成的美墨边境的经济一体化趋势。
      一体化制度安排 在很大程度上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制度框架的产物。
      发展趋势 由于受制于北美自由贸易区自身的结构特征,以及美墨之间在发展水平、传统文化背景、历史的经济关系方面的差异,加上两国国内的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因素,美墨边境区域经济圈的发展前景依旧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