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第一 第二 第三 工伤保险 德国(1871) 瑞士(1881) 奥地利(1887) 医疗保险 德国(1883) 意大利(1886) 奥地利(1888) 养老保险 德国(1889) 丹麦(1891) 法国(1895) 失业保险 法国(1905) 挪威(1906) 丹麦(1907) 家庭津贴 奥地利(1921) 新西兰(1926) 比利时(1930) 男子普选权 法国(1848) 瑞士(1848) 丹麦(1849) 普选权 新西兰(1893) 澳大利亚(1902) 芬兰(1907) 资料来源:Pierson, Christopher. Beyond the welfare state? the new political economy of welfare, Polity Press, 2006, p. 111. -
福利国家的社会规约功能 英 德 美 典型实践的时间段 16、17世纪工业化前的惩罚(体罚等)与社会救济并重,1601年的济贫法实施也伴随着明显的社会规约实践 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快速工业化过程 20世纪中后期,福利国家建设加速期 目的 缓减商贸活动、圈地运动所带来的人员流动问题,城市贫困等社会问题 回应不断高涨的工人运动与社会民主党势力不断壮大的政治问题 实现对底层社会和少数族裔的有效社会规约 对象 城乡社会流动与社会贫困,城市治安问题等 阶级矛盾与无产阶级政党 社会纵向分层与种族分层 方式与手段 强制性工作,惩罚与社会救济并存,依据新旧济贫法实施 政治上打压与福利收买并用,依社会保险立法实施 强调工作伦理,强化社会共享价值, 即自力更生等自由理念 ;有限的、分散的救济政策 效果 缓减了社会问题,大量供给工业化需要的廉价劳动力 对工人阶级实现了分化、收买与整合;分化了德国左翼政党势力 对社会贫困和种族问题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控制
Figure 0 个
Table 2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