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欣, 田丰. 城市基层党建与社区社会资本生成. 学术月刊, 2021, 53(6): 160-170.

  • [2]

    蔡禾, 王帅之. 论城市社区矫正对社区凝聚力的影响. 学术月刊, 2021, 53(2): 125-138.

  • [3]

    文军, 刘雨婷. 从被动工具型到积极自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防控模式的转变及其反思. 学术月刊, 2020, 52(11): 75-86.

  • [4]

    周晓虹.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2, 54(3): 151-161.

  • [5]

    丁元竹. 社会关系模式建构:社区、主权国家与全球化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7): 66-75.

  • [6]

    陈家建,刘伟. 行政与自治之间:社区财政的二元属性及其治理机制. 学术月刊, 2023, 55(5): 120-130.

  • [7]

    刘亚秋. 口述史作为社区研究的方法.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23-131.

  • [8]

    李迎生.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社会政策探索. 学术月刊, 2021, 53(6): 148-159.

  • [9]

    刘继同. 中国“社会福利共识”的社会建构与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目标. 学术月刊, 2022, 54(6): 73-84.

  • [10]

    肖瑛,郭琦,符佳佳,王东晖. 家与社会治理:价值、方法、对象和主体. 学术月刊, 2023, 55(7): 115-127.

  • [11]

    乔天宇, 向静林. 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2): 131-139.

  • [12]

    崔永东. 社会治理及其对企业合规治理的切入和渗透. 学术月刊, 2024, 56(4): 138-147.

  • [13]

    牛长璐, 刘建军. 让社会运转起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公共生活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3): 68-78.

  • [14]

    辛旭. 儿童与社会的相互建构: 儿童史研究突破的一种可能.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32-138.

  • [15]

    任勇. 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问题驱动、理论来源与学术建构. 学术月刊, 2019, 51(3): 70-81.

  • [16]

    田毅鹏. 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政策实践路径——基于东亚的研究视角. 学术月刊, 2024, 56(4): 28-36.

  • [17]

    李晟. 社会与历史语境中的法律修辞:共同体建构视角下的宏观功能. 学术月刊, 2021, 53(9): 113-128.

  • [18]

    邹诗鹏. 论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30.

  • [19]

    罗梁波. 国家治理的技术框架:从管理工程到社会工程的空间重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02-117.

  • [20]

    向静林. 金融治理的社会学探究:一个多层制度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3, 55(5): 13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