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 4个  Table 9
    • Figure 1. 

    • Figure 2. 

    • Figure 3. 

    • Figure 4. 

    • 社区编号区位类型人口规模治理效果
      A二圈层老旧院落8000人
      B二圈层老旧院落8100人
      C二圈层老旧院落5281人
      D二圈层商品房1.2万人√,先乱后治
      E一圈层老旧院落1.6万人√,先自治后整治
      F一圈层拆迁安置+商品房+保障房8000人√,物业费收缴率98%
      G二圈层拆迁安置8000人√,物业费收缴率95%
      H一圈层商品房7000人
      I一圈层商品房1万人√,物业费收缴率96%
      J三圈层拆迁安置6000人×,物业费收缴率20%—30%
      K一圈层商品房12703人
      L三圈层农民安置3000人√,物业费收缴率99%
      M三圈层农民安置2400人×
      N三圈层农民安置1700人×
      O三圈层商品房4980人×,同一小区两个物业
      P二圈层商品房1.3万人√,由乱到治,物业费收缴率95%
      Q二圈层商品房规划20万人,入住1000人√,物业费收缴率94%
      R二圈层商品房1.3万人√由乱到治,物业费收缴率98%
      S一圈层商品房1.3万人
      T一圈层拆迁安置2.5万人×,物业费收缴率不到40%
      U二圈层拆迁安置4000人
    • 类型构念测量变量关键词举例编码条目数
      情境治理难题问题集中程度矛盾、投诉、纠纷、问题、乱象q82
      主体组织建构组织程度党支部有力、纪律、规则、党性、双报到o56
      过程组织动员号召力强度示范、连点帮扶、包楼栋、带头、威信、参选业委会、发动组织m105
      资源链接链接强度经费、场地、认领项目l58
      服务链接服务项目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养老、志愿服务、巡逻p70
      机制投射主体补位主体替代性维护秩序、监督物业、组织业主投票r56
      社会创制主体创造性社会组织、协会、业委会、公约s58
    • 小区类型主要问题
      安置小区房屋质量问题;车位不足;楼道堆积杂物、高空抛物;群租房,流动人口管理难;违法搭建;物业费收费难
      商品房小区业委会利益纠纷多,维修资金动用难;养犬问题;住改商、违法搭建;车位不足
      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配套设施不足
    • Cq20拆迁安置小区的居民从分散到集中居住之后,产生了更多矛盾,本来在拆迁过程中就有矛盾。
      Cq22在一些万人小区的矛盾纠纷,包括噪声、漏水、违章搭建或者其他方面,涉及动用部门资源基本上不太现实,成本高。
      Eq25我们这个小区,从去年到现在给市长信箱反映问题不下一百条,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了,不找政府找谁?
      Fq27你看到老百姓要求成立业委会了,一定是那个小区已经出了超多矛盾。
      Hq30我们街道每年接到物业投诉量是所有投诉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Mq33我们街道一年的物业投诉量占信访数量的80%。
      Pq39我们区物管科人算多的,20人,去年一年的物业投诉量是16000件,按要求还必须电话回访……我们还要管290个物业服务小区,业委会工作量也很大,按要求90天内要成立,时间根本不够用,三个月才多少个双休日,业主也不一定配合。
      Rq56去年我们街道通过网络理政的物业投诉是1696件,小区矛盾化解近5000件,一些大型小区几千户,都是外来户,工作开展比较麻烦。
    • 组织动员治理效果
      Am3社区党委是项目认领的平台倡议者、搭建者。党员把群众动员起来了。
      Bm6党员威信较高,特别是老党员政策性较强,他们承担了动员群众的工作,还领办社会组织,也认领微项目。
      Cm7我们两委、党员代表先牵头,然后跟老百姓讲前景,最后成功拆掉了14500平米。
      Dm11小区发生了多次停电而后业主堵路情况,党支部成立后,我们感觉到有组织了,小区安全主要是靠组织了一批人巡逻。
      Em15社区的活动基本由党支部发起。
      Fm17实行党员轮岗、党员义务工制。
      Gm21建立党员包楼栋、包户联系制度,通过坝坝会、入户等方式收集居民意见与建议。
      Gm23 开展党员“六带头六争先”活动,引导居民做环境保护的维护员、家园建设的服务员。
      Gm27 我们小区大操大办办流水席是很久以前就有的,就是靠我们老党员组成宣传队,然后是发倡议书,进居民公约,开发布会,最后成功遏制了。
      Im33党小组的党员在联络居民发挥了很大作用,党组织积极推动业委会的建立。Im41我们成立了院落治理委员会,由党总支、党支部和居民小组等代表组成,实行交叉任职。
      Lm57党员服务体系主要是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常态化开展有困难找党员、有事就联系党员。
      Pm91社区书记亲自找我谈了几个小时,让我牵头成立社会组织。我今年的大活动有12次,小活动有很多。
      Rm93小区没有业委会,党支部也就三个人,我们就把居民发动起来,成立了一个党群组织。
      Sm97业委会禁止社区(党)组织活动进小区,认为办活动会人员混杂。
      Um103将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贯穿拆迁过渡、安置管理全过程。
      Jm51现在正在发动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居民来参与楼栋单元的管理中去,探索一个微治理的模式。×
      Mm59党员动员比较弱,党员人数多,示范作用不够,觉悟也有待提升。×
      Om73其实党员能够身先士卒就行了,做其他居民工作太难,老弱病残,长期在外务工的,家里做不了主的,看子女脸色的,很难管理。×
      Nm66党员人数不够,年龄偏大,党员发挥作用弱化。年轻党员都外出打工了。×
    • A17每个区域共建单位认领一个微项目。
      Bl5之前老法院办公用房的使用权给我们了,我们用来作为公共活动空间。
      Cl20我们这条路改造之后,盖了一些售卖亭,每个8平方对外出租均价是12万每年,加上便利服务市场,大概是200万的资金收入,这相当于(共建单位)给社区的资产。
      Dl22我们在党建引领下成立业委会,而后找资源,政府出资30万给解决了用电问题。
      Gl31与12家单位党建结对共建,资源共享、党课互上、文化教育共建、公益活动共做。
      Ql53我们与开发商合作成立了社区基金会。
    • Ap2我们最初把整个院落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真实的需求,列出清单,然后跟居民讨论怎么做。
      Bp5我们打造法院综合楼的时候,引进一些商业业态、文化公益的便民项目,就是满足居民对生活广场的需求。
      Cp11我们进行了雨污管网改造……利用公共收益聘请了文明劝导员,秩序也好了。
      Dp15我们为小区安全进行了常规的巡逻。
      Ep27每个楼栋都成立党支部,这栋居民遇到问题就会找党支部寻求帮忙。
      Fp29组建了为老年人服务的六大功能室,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开展服务。
      Ip41党建引领包括政治引领(政治学习等)和服务引领(老年照料、节假日活动等)等具体行动。
      Lp46社区两委大部分时间都在小区里面。看百姓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存在的问题。
      Lp49 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一对一的服务。
      Pp51我们在旁边打造一个党建活动阵地,让党员利用业余时间来给小区开展一些服务,比如依托物业设立一个服务站,让党员或者业主志愿者去服务窗口定期收集一些小区内不方便去街道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然后街道可以集中办理。
      Pp57党员带头做“家访”,成为小区各方利益的“仲裁者”,使业主与物业的对立矛盾有了缓和。
    • Br3我们把党员全部公示,35个人。然后成立党支部,把院委会换届了,其中四个党员进入了院委会。
      Cr5我们街道办党工委的副部长担任组长,社区副书记牵头,一些党员代表担任小组长(来推动拆迁改造),这样,我们的工作就好开展一些。
      Er7社区党组织孵化物业中心……党支部在维修基金的监督方面发挥了作用。
      Fr20每名党员轮流在“党员之家”提供服务,党总支以组织为载体与物业对接,解决居民诉求。
      Gr22小区党支部以党小组为单位认领公共区域,组织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Gr25 党员骨干带领居民一起制订了一栋的公约……鼓励党员牵头发展自组织,自组织中共有党员骨干22人。
      Ir31之前十几年没有成立业委会,我们党支部、居民小组和老协,有群众基础,挨家挨户动员,征求意见。
      Rr43成立业委会的基本上都是党组织在开展相关工作。
      Ur55 搭建院委会+楼栋小组,同步运行监事会+议事协商会,党员带领群众管理自己的事情。
    • As7以后的物管都是要由他们自己管理的,我们提前做好他们这种思想意识的转变。
      As9 现在我们培育居民都是让他们从个体化到组织化的参与,我们已经有了12个自治组织。
      Bs13把居民参与率提高,把居民的公共意识、参与意识,还有志愿服务的意识提高,就是我们想要做到的一个目标。
      Cs15我们提级改造后吸引了更多的客源,组织党员跟商家一起商议,成立了美食协会、酒吧协会和民宿协会。
      Ds17我们的党建引领,除了支部建起来,业委会的规则、居民公约也出来了,这个就是我们小区的小宪法,要遵守的。
      Es20老旧院落的维修基金,坚持先自治后改造,先把长效机制建立起来,我们再对其进行投入。
      Gs29以党员为骨干,通过自荐和推荐的方式产生了30多名楼栋“干部”,培养自我教育、管理、监督、服务意识。
      Ks33我们依托社区营造项目在对自组织进行培育,因为居民现在还不知道、还没有这个能力自我治理。
      Ps47我们通过党员带头作用去指导小区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已经成立了有八个社区组织,然后通过他们开展了一些活动。
      Qs50按照“建设与治理并重的思路”,先后成立社群组织38支,创新成立了社区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