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共 0个 表共 1
    • 鲁迅文章题目、发表时间有关“卫生”的原文(横线为笔者所加)“卫生”的含义
      1.《随感录·三十三》(原刊1918年10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4号,
      后收入《热风》)
      先把科学东扯西拉,羼进鬼话,弄得是非不明,连科学也带了妖气:例如一位大官做的
      卫生哲学,里面说−吾人初生之一点,
      实自脐始,故人之根本在脐。
      卫生哲学:对人体构造的解释,
      相当于生理学。
      2.《牺牲谟》(原刊1925年3月16日
      《语丝》周刊第18期,后收入
      《华盖集》)
      足见一面为社会做牺牲,一面也该自己讲讲
      卫生。你于卫生可惜太不讲究了。你不要以为我的胖头胖脸是因为享用好,我其实是专靠
      卫生,尤其得益的是精神修养,“君子忧道不忧贫”呀!
      卫生:个人从肉体到精神
      健康的维护。
      3.《马上支日记·七月四日》(原刊1926年7月12—8月16日间的《语丝》
      周刊,后收入《华盖集续编》)
      近年尝听到本国人和外国人颂扬中国菜,说是怎样可口,怎样卫生……中外人士以为可口,卫生,第一而第n的,当然不是这些;应该是阔人,上等人所吃的肴馔。 卫生:食物洁净。
      4.《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
      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原刊1933年3月16日《论语》第13期,后收入《南腔北调集》)
      女士们之对于脚,尖还不够,并且勒令它“小”起来了,最高模范,还竟至于以三寸为度。这么一来,可以不必兼买利屣和方头履两种,从经济的观点来看,是不算坏的,可是从卫生的观点来看,却未免有些“过火”,换一句话,就是“走了极端”。 卫生:个人健康。
      5.《偶成》(原刊1933年6月22日
      《申报·自由谈》,后收入
      《准风月谈》)
      上海又有名公要来整顿茶馆了,据说整顿之处,大略有三:一是注意卫生,二是制定时间,三是施行教育。 卫生:茶馆环境和饮用水、食物的洁净,这里“卫生”有公共卫生的含义。
      6.《反刍》(原刊1933年11月7日
      《申报·自由谈》,后收入
      《准风月谈》)
      但他教人不要钻进牢狱去的忠告,却比什么名人说模范监狱的教育卫生,如何完备,比穷人的家里好得多等类的话,更其可信的。 卫生:群体性的健康管理。模范监狱制度正是“卫生现代性”重要内涵。此文中的“卫生”最接近现代意义的“卫生”一词的含义,但
      鲁迅将其当作当时政治体制一部分,加以嘲讽。
      7.《偶感》(原刊1934年5月25日
      《申报·自由谈》,后收入
      《花边文学》)
      科学不但并不足以补中国文化之的不足,却更加证明了中国文化之高深。风水,是合于地理学的,门阀,是合于优生学的,炼丹,是合于化学的,放风筝,是合于卫生学的。 卫生学:鲁迅意图是嘲讽国人将传统文化和西方卫生学常识牵强挂钩。古人认为放风筝符合传统医学修身养性之道,而当时有人认为放风筝也符合西方卫生学原理。因此,“卫生学”在此显然指个人
      健康的维护。
      8.《洋服的没落》(原刊1934年4月25日《申报·自由谈》,后收入
      《花边文学》)
      这回的不取洋服的原因却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因其不合于卫生 卫生:个人身体健康
      9.《从孩子的照相说起》(原刊1934年8月20日《新语林》第4期,后收入
      《且介亭杂文》)
      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着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壮健,我偏生病…… 卫生:食物的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