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顾少华. 清末“历史哲学”概念的创制.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57-164.
-
[2]
颜青山. 知性的概念史与知性哲学. 学术月刊, 2021, 53(6): 45-57.
-
[3]
杨国荣. 世界哲学视域中的智慧说——冯契与走向当代的中国哲学. 学术月刊, 2016, 48(02): 5-22.
-
[4]
胡安宁. “家”“国”同此差序——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4, 56(12): 112-127.
-
[5]
韩庆祥. 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 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9): 5-14.
-
[6]
马琳. 比较哲学中的家族相似概念及其跨文化延拓. 学术月刊, 2016, 48(07): 20-30.
-
[7]
王宏图. 家国叙事与个体精神叙事的叠合与断裂. 学术月刊, 2020, 52(10): 116-129.
-
[8]
郭亮. 家国关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基层治理变迁的一个视角. 学术月刊, 2021, 53(5): 96-105.
-
[9]
程雪阳. 从家国到人民共和国:“天下−中国”转型的历史逻辑. 学术月刊, 2022, 54(5): 107-118.
-
[10]
周大鹏. 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的熊彼特型增长转型. 学术月刊, 2020, 52(7): 57-68.
-
[11]
褚潇白. 论清末反洋教运动中的家国话语及其象征结构. 学术月刊, 2021, 53(3): 146-159.
- [12]
-
[13]
钟宁桦, 何佳馨, 黄伟. 经理人权力与员工工资—— 来自五百家非上市公司的证据. 学术月刊, 2017, 49(03): 48-60.
-
[14]
张兵. 中国哲学的“回返”疑难. 学术月刊, 2019, 51(2): 17-33.
-
[15]
肖瑛,郭琦,符佳佳,王东晖. 家与社会治理:价值、方法、对象和主体. 学术月刊, 2023, 55(7): 115-127.
- [16]
-
[17]
曾可昕, 张小蒂. 中国企业家精神增进的激励机理—— 以矫正资本市场的估值扭曲为视角. 学术月刊, 2016, 48(08): 61-70.
-
[18]
张汝伦.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1-37.
- [19]
-
[20]
韩水法. 汉语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8, 50(7):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