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清代福州的“蜑民”与地方社会
黄向春
“蜑民”作为江海水域生态体系和东南地域社会的组成部分,对于理解东南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意义,正在得到学界的关注。在清代福建沿海的地域社会和文化中,“蜑”并不只是一个历史延续的“族群”事实或者某种“底边社会”的结构。无论是作为一种生计模式,或者作为一种社会行动的“场域”,或者作为一种制度—身份的语言,或者是作为一种文化分类的标签,“蜑民”既身处各种“边界”的定义之中,又不断打破种种“边界”,而这一状况所反映的正是明清以来地方社会的结构及其流动性特征。本文以一通嘉庆年间的碑铭为中心,并把它置于文献与田野的多重脉络之中来解读,从制度、习俗、身份、族群性等断面,讨论“蜑民”与清代福州地方社会变迁的多层次关系,并以此探讨从田野中解读文献来进行历史“厚描”的可能性及其在区域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清代, 福州, 蜑民, 地方社会, 碑铭, 厚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