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唐诗学:文献积累、学科建设与理论探求(笔 谈)
陈伯海, 陈尚君, 钱志熙, 张伯伟
编者按 陈伯海先生领衔的“唐诗学建设工程”,从上世纪80年代启动, 三十余年锲而不舍,经三代共三十多位学者接力,最终完成8种专书,形成目录学、史料学和理论总结三位一体架构的“唐诗学书系”,规模达九百六十多万字。该书系近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套推出。2016年6月11日,“唐诗学研究的继往与开来——唐诗学书系出版座谈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六十余名唐诗专家与会研讨。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心得,就唐诗学研究如何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推进学科建设,在史料收集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为推进唐诗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兹择数篇,以飨读者。
华夏传统审美精神探略
陈伯海
中国古代并无美学学科,但有丰富的审美经验。对其精神概要略作探索,可用为推进当前审美研究的参照。本文借助前人的表述,将传统审美经验要旨概括为四个方面:“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立象尽意”“境生象外”;“美善相乐”“尽善尽美”。涉及审美与艺术活动的本原设置、运作方式、成果形态及终极目标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而构成其思想底基的则是民族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将华夏传统审美经验引入当下,更可在与当代西方及中国的部分美学思潮的比照与对话中,揭示其可能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和转化前景。
关键词: 华夏传统, 心物同构, 感观结合, 意象浑融, 美善和乐, 古今会通
探寻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之路
陈伯海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观念的更新是以大量引进西方话语为契机的,这一引进导致传统的迅速解体,但也在相当程度上掩蔽乃至扭曲了中国的现实状况。实际上,在中国新文学自身的进程中即已孕育着其独特的取向并积累了足供提取的丰富经验,而民族传统内部也含藏着众多可加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建构当代中国文论话语,需要从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本土化以及一百多年来实践经验的理性化三个方面分别着手且又共同发力,便于在综合运作中达致转换出新。要言之,立足当下,背靠传统,以面向世界,民族文化的建设自会有牢靠的支柱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文论话语, 当代建构, 中西比照, 古今会通, 综合创新
儒家“情性”观简释
陈伯海
情性问题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与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紧相关联的。自孔孟原儒起,将社会道德规范建立在人的情感生命的基础之上,并经由情感活动以探求人的本性乃至“天命”所存,构成两千余年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虽亦呈现为不同的形态与争议。这一高扬情感生命及其“形上”追求的取向,与西方主流学术观点存在明显差异。经批判性反思与现代阐释之后,可用以丰富并提升人们对自我精神生活的体认。而由其所开发出来的“致中和”的理念,更可用为协调当今世界各种社会矛盾乃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思想依据,值得重视并予以大力倡扬。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情性一体, 道始于情, 致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