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打开多扇窗口,眺望晚清风景——夏晓虹教授访谈
夏晓虹, 陆胤
夏晓虹,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7年至今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出版著作有《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1991)、《诗界十记》(1991)、《晚清文人妇女观》(1995)、《旧年人物》(1997)、《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1998)、《纏足をほどぃた女たち》(1998)、《晚清社会与文化》(2001)、《晚清的魅力》(2001)、《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2002)、《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2004)、《同学非少年:陈平原、夏晓虹随笔》(2005)、《阅读梁启超》(2006)、《旧年人物》(重编本,2008)、《晚清上海片影》(2009)、《燕园学文录》(2011)、《珍藏生命》(2012)、《晚清报刊、性别与文化转型——夏晓虹选集》(2013)、《梁启超:在政治与学术之间》(2014)、《晚清白话文与启蒙读物》(2015)、《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2016);主编有“学者追忆丛书”“梁启超史学著作精校系列”,编校《梁启超文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饮冰室合集〉集外文》《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金天翮、吕碧城、秋瑾、何震卷》等,合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大旧事》《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清华同学与学术薪传》等。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文学与历史的研究。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
陆胤
作为中国固有四部学术之首,经学在近代教育体制确立与教学场合更替的过程中,面临着难以找到学科对应物、欠缺课堂教学可操作性等诸多困境。清末民初穿梭于新旧学界的孙雄(1866—1935)早年肄业于江阴南菁书院,在黄以周等经师引导下治经,逐步理解“郑学”群经训、义体系的脉络。其后上书张之洞,并在袁世凯幕下掌管新学堂。孙雄虽曾一度主张将经学碎片化以迁就外来学科,探索六艺九流的新教法,却最终在辛亥“经科存废”论争中力主保全经学整体,提出经学讲座制的设想。要之,与将六经历史文献化、去语境化、继而按照近代学科进行分类重组的“碎片 化”思路相对,孙雄的保守姿态,提示了另一种对抗外来分科之学的“整体化”经学转型模式;而这也可视为南菁书院兼综汉宋,标举“郑学”治经体系的一宗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