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站到“界限”之上:哲学前提批判的真实意蕴
贺来
“前提批判”是哲学重要的工作方式。但对于何谓“前提批判”,人们却经常缺乏深入彻底的追问。反思思想观念和生活的“界限”,是哲学前提批判的基本主题,无论是对“界限”的认识论批判、语言哲学批判还是历史实践批判,都充分表明,站到“界限”上去看、去思,构成了哲学前提批判的真实意蕴。只有从这一视角理解哲学前提批判的内涵,哲学特殊的理论功能才能得到切实的彰显,哲学所独具的精神品格才能得到充分的呈现。
从“概念的普遍性”到“实践的普遍性”
贺来
如何理解“人的普遍本质”,这是哲学发展史上充满争议的重大课题。在此问题上,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一种“概念化”的解释原则,即把“人的普遍本质”归结为运用知性思维方式所获取的人区别于其他存在者、且为所有人共同分有的“人的普遍概念”。这种对人的知性化理解在根本上是与人的现实存在相冲突的。马克思哲学改变了对“人的普遍本质”的解释原则,赋予人的“普遍性”以全新的内涵,实现了从“概念的普遍性”向“实践的普遍性”的理解范式的重大转换,扭转了把握“人的普遍本质”的致思路径。它在深层蕴含着理解“人的普遍本质”的思维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知性思维方式”向“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为克服对人的抽象化理解,把握人活生生的现实存在,开辟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具有重要的现代哲学意义。
关键词: 人的普遍本质, 概念的普遍性, 实践的普遍性
从特殊的“知识类型”到特殊的“人类活动”
贺来
把哲学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知识类型”,还是一种特殊的“人类活动”,这代表着两种有着重大不同的哲学观。考察当代哲学的发展,自觉地从特殊的“人类活动”的角度理解哲学,并拒斥把哲学把握为特殊的“知识类型”,构成当代哲学观的重大转向之一。这一重要转向意味着人们对于哲学的本性、功能等一系列前提性的重大问题获得了新的自觉。这是哲学的自我解放,也为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特殊向度所具有的合法性提供了最为坚实有效的根据。
关键词: 哲学观, 特殊的知识类型, 特殊的人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