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奠基物理主义
梅剑华
奠基物理主义主张:心理事件/性质/过程/状态奠基于物理事件/性质/构成/状态,物理事件是比心理事件更基本的事件,物理事件决定了心理事件。但奠基物理主义并不在本体论上主张:世界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只有当前和未来的物理科学、神经科学会对这一本体论主张提供经验证据。奠基物理主义是对世界结构的刻画,而不是对世界根本元素的探索,在这个思路下,奠基物理主义将会对功能主义、可设想论证等给出不同的解决。一方面,放弃本体论的争论,奠基物理主义可能会成为物理主义者的最低共识;另一方面,对奠基概念的科学说明(结构方程模型)会让奠基物理主义对神经科学对大脑的探索保持一种积极而且实质的立场。
意识理解的多元进路与解释鸿沟
梅剑华
意识问题是哲学和科学共同面对的问题。虽然关于意识存在诸多神经科学理论,但如何理解意识仍是哲学中最为核心的工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物理主义者认为意识过程同一于大脑过程。在面临多重可实现的反驳之后,物理主义者转向了随附性:心附于物,须臾不可离也。但这种关系仍然具有明显的缺陷:不能捕捉到物理事物在本体论上比心理事物更基本的直觉。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而上学领域兴起的奠基(grounding)等概念刻画了物理比心理更为基本的物理主义直觉,用奠基来表述物理主义因此成为一种更为合理的立场。聚焦解释鸿沟有三种意识解释路径:形而上学解释、神经科学解释、日常经验解释。通过比较三种解释进路,可阐明奠基解释、量化解释的价值与局限,进而为重新认识乃至弥合解释鸿沟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 解释鸿沟|随附性|奠基|形而上学解释|科学解释|经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