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何处观看:论中国古代绘画传承中的“收视点”重构
李晓愚
现代博物馆的陈列方式抹平了古代画作之间的时空差异,导致绘画的“历史语境”遭到破坏和误读。为了更好地传承古代艺术,我们应当从“收视点”的角度去考察画作,还原其最初被观看(或使用)的语境以及相应的观看方式。对画作“收视点”的重构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画作的功能、型制、含义和风格,亦可使现代人对创造和使用这些画作的古人多一分“了解之同情”。文字史料、图像再现和文学描述能为重构提供支持的证据,但这些证据必须被极其谨慎地使用。
关键词: 古代绘画, 传承, 收视点
明清才女文化与女性读书图研究
李晓愚
描绘女性生活情态的“仕女图”在唐宋时期已经成熟,图中的女子或赏花,或戏犬,或吹箫,或抚琴,或凝思远眺,或顾影自怜,却从未出现读书情状。明代中叶之后,随着出版文化的繁荣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阅读活动增多,社会对女性的审美也从对容貌品德的狭隘欣赏转向对才华气质的推崇。此时,以女性阅读为主题的仕女画大量涌现。本文借助风格分析与图像学的方法,对明清时期的若干女性读书图进行解读,由此揭示出明清社会的男性对才女文化及女性阅读所持的观念变迁及其内在对立。
图像如何“为史”
李晓愚
自晚明以来,书籍插图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两个维度上不断拓展潜能。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刊刻的历史人物图录《无双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刊刻者金古良兼具诗人和画家的双重身份,受到“诗史”观念的启发,他提出“画亦可为史”。《无双谱》中的“画”包括“再现的图画”与“装饰的图案”两种,前者以其写实功能记录“史实”,后者以其象征意义传达“褒贬”。在这部书中,图像与诗歌互相策应、彼此激发,共同服务于“为史”的目的,并呈现出诗画关系的新模式。采用视觉与社会分析相结合的框架考察《无双谱》,更能剖析文学传统、视觉文化、政治环境等因素如何交织并渗透进一部书籍的打造中。《无双谱》与其他插图书籍一样,都是社会建构(socially constructed)的视觉产品,它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诞生,也建构着社会文化;它是观念驱动的产物,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观念。
关键词: 《无双谱》, 诗史, 视觉文化, 装饰
论中国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
李晓愚
“跨代传播”是中国古代绘画传承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后代鉴藏者通过题跋的方式,谈论、品评前代人的作品,回应之前观赏者的心得体会,古画由此成为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延期对话的媒介。对画卷的诸多题跋加以考察会发现,古代观赏者往往热衷于图像志的阐释−建立图画与古典文献之间的关联,深挖作品背后的意涵。然而,不同时代、阶层的观赏者有时会对同一幅画的含义作出全然不同的解释。本文对中国绘画跨代传播中的图像志传统加以系统梳理,考察了观画者如何通过题跋构建特定的话语模式,并试图揭示在种种相异乃至对立的图像志阐释背后存在的深层权力关系争夺。
关键词: 中国画, 跨代传播, 图像志, 题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