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重构论
方长安
百年新诗创作史与百年新诗传播接受史始终缠绕在一起,这是新诗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说没有新诗的传播接受,就不可能有新诗创作的不断突围与发展。但是既有的文学史、新诗史著作所建构的新诗史,严格意义上讲,并不包括新诗传播接受内容。基于这一状况,以传播接受为视角,重构新诗历史,或能尽可能地还原新诗史的真实地貌,揭示其内在生态特征与动力机制。重构将以新诗创作发展史为基点、主轴与目的诉求,以传播接受事实为视野与依据,透视、解读创作演变史,传播接受构成创作演变史的有机部分,使新诗史不只是创作事实的呈现史,而是一部从传播接受维度揭示新诗之中国诗意、诗性的生成演变史,一部敞开新诗现代性书写、传播与意义增值的新诗史。
关键词: 传播接受, 新诗历史重构, 原则与路径, 关系范畴, 价值与意义
百年新诗元问题重释
方长安
“何为中国新诗”是百年新诗的元问题。新诗诞生百年之际,重释这一元问题,是论述、把握新诗百年历史演变规律、艺术成就与创作问题的关键。“中国新诗”的时间向度是1917年至今不断延伸的时间轴,空间是以世界为言说对象的“中国”。这一时空场域,使“中国新诗”具有一种以世界为视野的探索精神,形成了以新旧转型性、现代性和中国实践性为特点的文化气象与本质。白话书写和自由体是“中国新诗”的两大诗学品格,或者曰元诗学。时空意识、文化本质以及诗学品格作为“中国新诗”的三大不可分割的内涵,是判定百年来不同时期不同作者所创作的作品是否属于“中国新诗”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中国新诗”, , 时空意识, 文化气象, 诗学品格, 新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