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从“民惟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

何勤华 张顺

引用本文: 何勤华, 张顺. 从“民惟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J]. 学术月刊, 2022, 54(9): 111-122. shu
Citation:  Qinhua HE, Shun ZHANG. From “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to “People-centered”[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9): 111-122. shu

从“民惟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中国传统“民本”理念的法理设定及当代传承

    作者简介: 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上海 201620);张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42);
  • 中图分类号: D9

From “People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tate” to “People-centered”

  • Available Online: 2022-09-20

    CLC number: D9

  •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和精确把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之“人民性”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吸收了如“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援法断罪”“重惜民命”等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予以时代内涵,由此构成了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它以人民为主体,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自信。
    1. [1]

      何翔舟 . 公共治理边际模型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验证. 学术月刊, 2020, 52(12): 68-78.

    2. [2]

      赵四方 . 《九经古义》与惠栋汉学思想的形成 —— 以该书撰写过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28-137.

    3. [3]

      王寅丽 . 现代共和思想的时间意识:以波考克和阿伦特为例. 学术月刊, 2017, 49(01): 36-41.

    4. [4]

      霍政欣陈锐达 . 文化主权视域下流失文物追索的法理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126.

    5. [5]

      王灿发王雨彤 . “绿色原则”司法适用的法理、风险与规制. 学术月刊, 2023, 55(3): 93-107.

    6. [6]

      刘锋杰赵言领 . 是“幻象”还是“真象” —— 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01-110.

    7. [7]

      焦建华,李梦青 . 华商跨国网络与近代厦门城市发展——以闽南侨批网络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9-197.

    8. [8]

      尹成波 . 子孙“自置财产权”研究——以律令和判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7, 49(07): 144-156.

    9. [9]

      程丽红 . “言语”文化兴起与清末社会之变—— 以口语传播为中心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59-169.

    10. [10]

      黄纯艳 . 中国古代官方海洋知识的生成与书写——以唐宋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75-184.

    11. [11]

      于海兵 . 革命青年的修身与自治 ——以《袁玉冰日记》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72-184.

    12. [12]

      吴欢 . 从为民治吏到行政为民:在中国发现行政法理.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06-116.

    13. [13]

      陈金钊 . 法理学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的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4): 106-120.

    14. [14]

      王日根,江俊皓 . 清至民国长江入海口沙洲坍涨及其开发——以江阴常熟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4, 56(3): 184-195.

    15. [15]

      孔元 . 帝国−封建和主权国家的知识转型:以欧洲法学史为中心的考察. 学术月刊, 2020, 52(3): 96-106.

    16. [16]

      张仲民 . 世界语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想象 —— 以刘师培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43-157.

    17. [17]

      熊月之 . 新群体、新网络与新话语体系的确立—— 以《格致书院课艺》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6, 48(07): 140-156.

    18. [18]

      范广欣 . 《社会契约论》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以首个汉译本的重刊和引用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80-188.

    19. [19]

      叶榅平 . 完善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行使人大监督立法的法理思考. 学术月刊, 2018, 50(6): 78-88.

    20. [20]

      刘道胜 . 清代图甲户籍与村落社会—— 以祁门县王鼎盛户《实征册》所见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35-14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7
  • 文章访问数:  596
  • HTML全文浏览量:  17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从“民惟邦本”到“以人民为中心”

    作者简介: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上海 201620)
    作者简介:张顺,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上海 200042)

摘要: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和精确把握,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之“人民性”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尤其是吸收了如“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援法断罪”“重惜民命”等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精华,而且在此基础上予以时代内涵,由此构成了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核心是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它以人民为主体,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的基础上,汲取其他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自信。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