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

范从来 林键 程一江

引用本文: 范从来, 林键, 程一江.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J]. 学术月刊, 2022, 54(9): 35-45. shu
Citation:  Conglai FAN, Jian LIN, Yijiang CHENG. Macro Prudential Management and Micro Prudential Regulatory: Construction of Policy Coordination Mechanism[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9): 35-45. shu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

    作者简介: 范从来,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林键,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南京 210093);程一江,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南京 210093);
  • 中图分类号: F83

Macro Prudential Management and Micro Prudential Regulatory: Construction of Policy Coordination Mechanism

  • Available Online: 2022-09-20

    CLC number: F83

  •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缺失”和“对顺周期的无能为力”两大盲点;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普遍加快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同时更加注重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然而,过去二十年来的国际金融监管实践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强调总量调控,往往忽视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宏观审慎管理在缺乏微观监管策应的情况下,政策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政策目标多陷入“最后一公里”难题。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中国在建立顶层机构、系统性风险防控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加强了宏微观政策协同的探索实践,2020年相继取得了金融风险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的伟大胜利,当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经济唯一正增长。立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金融监管协同仍存在法治建设滞后、政策目标多元、校准机制缺失、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坚持中国特色和问题导向,从补齐制度短板、完善组织架构、减少信息缺口、统一政策目标以及建立制衡机制等方面持续探索,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1. [1]

      曹海军梁赛 . 理解“中国之治”的密钥:“协同优势”与“优势协同”. 学术月刊, 2021, 53(4): 81-91.

    2. [2]

      刘志阳陈咏昶 . 社会企业混合逻辑与跨部门协同. 学术月刊, 2021, 53(11): 85-98.

    3. [3]

      陈诗一武英涛 . 环保税制改革与雾霾协同治理. 学术月刊, 2018, 50(10): 39-57.

    4. [4]

      李瑞昌 . 基于“政策关系”的政策知识体系论纲. 学术月刊, 2021, 53(3): 73-84.

    5. [5]

      何大安 . 互联网时代厂商投资经营的网络协同化. 学术月刊, 2020, 52(11): 32-40.

    6. [6]

      王烨,孟天广 . 横向权力结构与地方政府回应性:分职与协同. 学术月刊, 2024, 56(2): 103-114.

    7. [7]

      陈伟吴晓刚 . 宏观阶层结构与主观阶层认同. 学术月刊, 2023, 55(4): 127-139.

    8. [8]

      陈钊邓东升 .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与监管. 学术月刊, 2019, 51(12): 42-50.

    9. [9]

      陈钊 . 大国治理中的产业政策. 学术月刊, 2022, 54(1): 46-57, 82.

    10. [10]

      王永钦 . 产业政策如何发挥作用. 学术月刊, 2023, 55(2): 37-55.

    11. [11]

      韩昇 . 北周武帝之死及其宗教文化政策. 学术月刊, 2023, 55(7): 163-178.

    12. [12]

      菅志翔,马戎 . 中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演变. 学术月刊, 2023, 55(8): 123-144.

    13. [13]

      周业安 . 人的社会性与偏好的微观结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9-73.

    14. [14]

      周业安 . 经济学正在寻求新的微观基础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30-41.

    15. [15]

      田毅鹏 . 网格化管理的形态转换与基层治理升级. 学术月刊, 2021, 53(3): 125-132.

    16. [16]

      韦兰海王懿冰 . 精细遗传谱系与微观历史研究.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89-199.

    17. [17]

      谈火生 . 公民教育:卢梭美德共和国的微观基础. 学术月刊, 2016, 48(05): 94-109.

    18. [18]

      何大安杨益均 . 大数据时代政府宏观调控的思维模式. 学术月刊, 2018, 50(5): 68-77.

    19. [19]

      袁扬舟袁志刚 . 房价、土地收益与宏观经济运行. 学术月刊, 2019, 51(7): 31-42.

    20. [20]

      胡凌 . 从开放资源到基础服务:平台监管的新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2): 96-10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4
  • 文章访问数:  607
  • HTML全文浏览量:  155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

    作者简介:范从来,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
    作者简介:林键,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南京 210093)
    作者简介:程一江,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缺失”和“对顺周期的无能为力”两大盲点;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普遍加快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同时更加注重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然而,过去二十年来的国际金融监管实践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强调总量调控,往往忽视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宏观审慎管理在缺乏微观监管策应的情况下,政策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政策目标多陷入“最后一公里”难题。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中国在建立顶层机构、系统性风险防控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加强了宏微观政策协同的探索实践,2020年相继取得了金融风险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的伟大胜利,当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经济唯一正增长。立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金融监管协同仍存在法治建设滞后、政策目标多元、校准机制缺失、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坚持中国特色和问题导向,从补齐制度短板、完善组织架构、减少信息缺口、统一政策目标以及建立制衡机制等方面持续探索,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