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张卫国, 王双. 大国崛起: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 学术月刊, 2019, 51(10): 67-81.

  • [2]

    桑兵.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 [3]

    徐佳贵.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 [4]

    张仲民.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 [5]

    韩水法.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 [6]

    周建波. 中国道路的历史基因. 学术月刊, 2020, 52(3): 58-62.

  • [7]

    陈学明, 马拥军, 罗骞, 姜国敏. 论新时期中国学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 学术月刊, 2017, 49(03): 5-18.

  • [8]

    桑兵.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学术月刊, 2024, 56(3): 196-211.

  • [9]

    陆铭.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3): 58-71, 109.

  • [10]

    谢岳. 国家转型的中国道路:一项比较历史分析. 学术月刊, 2023, 55(12): 62-72.

  • [11]

    瞿骏.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 [12]

    周月峰.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 [13]

    文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06-211.

  • [14]

    李维武. 从批判旧家庭到走出小家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26-41.

  • [15]

    韩庆祥. 世界多样与普惠哲学—— 构建引领新时代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9): 5-14.

  • [16]

    王馨曼. 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文化哲学阐释路向——论拉布里奥拉、蒙多尔佛、葛兰西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阐释. 学术月刊, 2024, 56(3): 44-52.

  • [17]

    陈毅. 中国新内生性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征及困境突围. 学术月刊, 2022, 54(10): 79-91.

  • [18]

    张幼文. 中国四十年开放型发展道路:战略节点与理论内涵. 学术月刊, 2018, 50(9): 44-55.

  • [19]

    陶庆, 梁晓安. 政治学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67-79.

  • [20]

    张笑夷, 刘怀玉. 作为一种城市研究范式的“都市马克思主义”. 学术月刊, 2020, 52(3): 34-4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