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English
期刊简介
MORE >

《学术月刊》创刊于19571月。19583月,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领导下,以推动、协调全市社会科学研究和普及为主要任务的学术性群众团体,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简称上海市社联,《学术月刊》成为上海市社联的机关刊物。上海市社联历任主席为陈望道、夏征农、罗竹风、李储文、秦绍德,现任主席为王战,党组书记为王为松,专职副主席为王为松、任小文,党组成员包括王为松、任小文。“文革”期间,上海市社联停止活动,《学术月刊》停刊。1978年上海市社联重新恢复职能,《学术月刊》也随即于19791月复刊。

《学术月刊》的创办,得到了我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支持。著名学者郭沫若题写了刊名。在创刊和复刊的过程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近百位前辈、专家和学者,如沈志远、王亚夫、石啸冲、许杰、刘佛年、吴承禧、吴文祺、尚丁、周谷城、周原冰、曹未风、曹漫之、冯契、刘大杰、沈尹默、束世澂、宋原放、李平心、李亚农、罗竹风、周予同、周抗、金仲华、陈文彬、陈守实、陈虞荪、孟宪承、胡曲园、唐弢、黄逸峰、舒新城、杨宽、漆琪生、蔡北华、王眉征、乔彬、吴泽、汪旭庄、张薰华、徐中玉、章恒忠、傅季重、丁祯彦、马达、王维、方重、马飞海、江岚、朱东润、孙怀仁、沈以行、陈京璇、李佐长、李培南、李俊民、李储文、陆志仁、杭苇、金顺尧、郑心永、胡少鸣、钟望阳、施平、夏禹龙、姚耐、徐仑、徐盼秋、舒文、蒋学模、曾乐山、蓝瑛、蔡尚思等担任过常务编委、编委。历任总编辑为:周原冰、王亚夫、章恒忠、黄迎暑、王邦佐、田卫平、金福林、姜佑福;现任总编辑为金福林。其中,王亚夫任总编辑达三十年之久,为《学术月刊》的创建、成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创刊以来,《学术月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为指导,以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积极贯彻双百方针,“敢为学术先,宽容百家言”的学术之气、敦厚之风、超拔之度自期自励,“扎根学术、守护思想、深入时代”为办刊方向,注重学术积淀、传承与创新,注重反映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学科前沿问题与重大研究成果发稿兼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主干学科。  2003年和2005年,《学术月刊》荣获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第三届“国家优秀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学术月刊》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2012年,《学术月刊》被列为国家社科规划办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201320152017年,荣获全国“百强报刊”称号;2016年荣获中国期刊海外发行百强称号。2018年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2021年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连续多届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学术月刊》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稳定的来源期刊,并入选“C100期刊目录(2018版)”。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中,列“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第3位(含高校学报)。在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18年版)》中,《学术月刊》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权威期刊。2020年,《学术月刊》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列“人文学科综合刊”第1

2006-2020年,《学术月刊》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重要二次文献传播平台上转载、转摘的文章总量,连续15年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此外,《学术月刊》杂志社于2003年率先发起“中国十大学术热点”评选活动,最初与《文汇读书周报》合办,2006年和2011年先后联合《光明日报》理论部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共同举办,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十八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学术出版界享有良好声誉与较大影响力。

站内搜索
信息公告
MORE >
关注我们

关注新浪微博

关注公众微信号

友情链接

会议|“上海市哲学学科‘十四五’期间发展前景展望”专题研讨会在沪召开

  • 分享到:

2021年3月14日,“上海市哲学学科‘十四五’期间发展前景展望”专题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顺昌路院区哲学所会议室召开,此次大会由《学术月刊》杂志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基地和上海市哲学学会协办。来自上海哲学界的十余家代表单位,近30位学者聚集一堂,总结“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共谋哲学学科发展大计。会议分单位代表发言和专家交流讨论两阶段,分别由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所长方松华研究员、《学术月刊》总编姜佑福研究员主持。


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指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天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总结上海哲学十三五发展概况,并对十四五的愿景进行展望。希望这一愿景能够体现上海的优势和特点,而且能够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形成合力。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孙向晨院长在发言中说,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学科相对比较齐全,过去五年引进了很多人才,以马、中、西支柱,在原有系科基础上,适时成立了科学哲学与逻辑学系、艺术哲学系在上海这一学术高地,做事情应有前瞻性、全局观,也定会形成辐射力,影响到国内或者整个学科的动态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和变迁,哲学研究的范式需要转换,新时代的哲学发展,不能再拘泥于二级学科,要立足于哲学本身,应对时代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刘梁剑在发言中说,华东师大哲学的发展,学科虽然也比较全,但存在一个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上海哲学学科的发展应注意三点:第一是发挥引领作用,第二是注重国际化,第三是注意本土化哲学研究的创新要逐渐实现从哲学史研究到哲学本身研究的转换,考虑以问题为导向来设计学科的发展方向。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日明教授在发言中重点介绍了同济哲学系的发展概况,他说,同济哲学系从恢复之初,就打破了哲学二级学科的设置,按照中哲、外哲、艺术哲学等三个模块,成立了20多个研究所“精品文科,同济特色,学科交叉”为宗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未来五年,计划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继续加强德国哲学和艺术哲学的发展,把中、西、马等全面布局起来。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张自慧教授介绍了上海师大哲学系的历史和十三五期间学科发展情况特别是重点介绍了哲学系三个特色优势学科:一是宗教学,文献研究和东方学研究二是中哲领衔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三是伦理学,教育伦理学尤其特出;十四五期间,计划出版十本教材,继续发挥哲学引领作用,把哲学从大学向社会尤其是中学生辐射将哲学二级学科各自做强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结合,更好地面对社会现实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忠教授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出现了新的哲学样态和话语方式。上海哲学学科发展要有国际视野,起引领作用。在学术话语、宣传话语和智库话语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但应更注重学术话语。在陈忠教授看来,哲学人文熏陶,对于财大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哲学人文学科以基础的方式决定了财大的高度,同样上海的哲学发展也决定了上海的高度。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院王天恩教授认为,哲学学科发展应注重交叉与综合,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促使哲学发展必须一体化的时代,这个一体化就跟古希腊非常相似,只不过古希腊的一体化是原初的总的知识体系,现在是在学科分化的基础上,更高层次上的一体化。关于上海哲学发展,在王天恩教授看来,分化二级学科的时代应该结束了,而且哲学应该讲中文,促进哲学的时代化、国际化,实现中华民族在思想和学术上的崛起。

上海大学哲学系主任尹岩教授重点谈了上海大学哲学学科的发展。她说,上大哲学系如何定位,如何处理与马院的关系,是面临的问题。哲学系原来有25人,现在人员在减少在学术发展上,坚持走特色发展的道路,首先是以价值哲学研究为特色,成立了价值与哲学研究中心,努力打造全国价值哲学研究重镇;其次是近几年以智能哲学为抓手,申请到了两个相关国家重大项目。另外,学校没有限制哲学系编制,自由宽松的氛围是上大哲学获得更大发展的良好条件。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徐国明教授认为,哲学的优势如果发挥出来,对增强价值判断、提升思维能力、凝练精神品格和培育人文素养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哲学研究不是自娱自乐,要围绕国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实践问题展开,同时,哲学也要创造条件服务社会在人才培养上,既要重视哲学专业人才,又要重视非哲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徐教授还谈了学术评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华东理工大学哲学学科发展的限制等问题。

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张春美教授介绍了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的概况,总体来讲哲学部很有危机感一方面,马院发展势头强劲,如何协调与马院的关系,涉及到教学和相关研究资源的投入等非常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存在一个哲学学科本身怎么跟上时代步伐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当下的定位,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根据“两个”,党校哲学学科发展应聚焦三大问题:信仰问题、经典原著问题(包括资本论、异化概念、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根基问题。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系主任姜延军教授,分享了国防大学2017年军改后哲学学科发展情况。他说,哲学学科点具体由哲学与军事思维教研室承建,下设五个方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军事哲学和军事文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以及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其中军事哲学和军事文化是部队院校的职责任务和也是他们哲学学科的研究特色关于“十四五”上海哲学学科的发展,姜延军教授认为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任务倒逼和主动作为的关系;一是规划和落实的关系同时建议在教学资源交互利用、教师交流访学、研究生学术联谊等方面加大上海哲学界合作共建的力度

上海社科院哲学所方松华所长介绍了哲学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概况。他说,哲学不仅是大学的灵魂,也是高端智库的大脑。哲学所有着六十余年的历史,学术传统深厚,上海社科院是国家首批高端智库,哲学发展坚持“学科与智库双轮驱动”,另外,哲学所还拥有《哲学分析》这本专业性杂志是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目前,哲学所虽有五个二级学科,但并不为二级学科所限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的空间理论、经济伦理学和科技哲学,出了一批研究成果十四五主要借助于“新一轮创新工程”,在四个研究方向上用心和着力一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二是科技哲学研究三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问题研究四是中国传统经典研究。

交流讨论阶段,哲学学会副会长李家珉教授、复旦大学林晖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陈立新教授、上海市委党校王强教授也就哲学学科建设、哲学人才建设和培养以及哲学如何服务社会等方面分享了观点和看法。


最后,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教授做总结发言,从深化基础理论研究、谋划学科领域的拓展以及优化哲学教学等方面对会议内容进行了概括和提炼。他说,因应时代发展的形势,也因应上海特定的地区,未来哲学学科的发展至少应该包括应用伦理学、艺术哲学、科技哲学(人工智能)和哲学方法论等重点方向,上海市哲学学会可以酝酿下设相应的二级学会或专委会,凝聚上海相关人才,开展研究活动,为繁荣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