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

陈 赟

引用本文: 陈 赟. 《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J]. 学术月刊, 2019, 51(8): 13-26. shu
Citation:  Yun CHEN. Two Interpretation Orientations of the Debate on the Small and the Big in Zhuangzi and their Effective Ranges[J]. Academic Monthly, 2019, 51(8): 13-26. shu

《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

    作者简介: 陈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241);
  • 中图分类号: B2

Two Interpretation Orientations of the Debate on the Small and the Big in Zhuangzi and their Effective Ranges

  • Available Online: 2019-08-01

    CLC number: B2

  • 摘要: 小大之辩是《庄子·逍遥游》的重要论题,对此已形成两种基本解释取向:“小大齐一”和“小不如大”。现代研究者视之为矛盾冲突的表现,解决之道往往是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但这种解决方式犯了误置具体性的错误,合理的解决方式是贞定两种取向的各自有效界域。通过对《逍遥游》的整体研究,可以看到:小不及大的合理界域指向的是心,即生存论的视域与格局,小不及大意味着最大化地扩展生存论视域;小大齐一是就性而言的,每一物之性在质上虽然各不相同,可谓千差万别,根本无法齐等,但皆可通达在己之天,由性而天的道路对每一个存在者都是齐等的,因而,与小大齐一相关联的是,走向适性、足性之路,才能成就主体的自由。主体的自由行程以大其心始,以等齐其性终,在小大之辩的尽头,万物各从其性,不同存在者自性齐等,这就是“天地之正”的世界图景,后者乃是小大之辩的最终归宿。
    1. [1]

      肖鹰 . 《红楼梦》的美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20, 52(9): 131-139.

    2. [2]

      田国强 . 三大变化与重振中国经济应对之策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23, 55(5): 36-44.

    3. [3]

      刘志彪 . 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 学术月刊, 2021, 53(9): 49-56, 84.

    4. [4]

      郜元宝 . 鲁迅杂文人物形象谱系研究小史. 学术月刊, 2022, 54(3): 162-171.

    5. [5]

      王芳 . 《小舍得》:“鸡娃”时代的主体性发展困境.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68-176.

    6. [6]

      朱富强 . 经济危机如何提防和善后:奥地利学派政策的两大审视. 学术月刊, 2020, 52(1): 52-61.

    7. [7]

      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17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学术月刊, 2018, 50(01): 5-10.

    8. [8]

      邹华 . 中国当代美学的八大范畴及其变异. 学术月刊, 2018, 50(8): 140-148.

    9. [9]

      黄祖辉 . 新阶段中国“易地搬迁”扶贫战略:新定位与五大关键. 学术月刊, 2020, 52(9): 48-53.

    10. [10]

      学术月刊编辑部光明日报理论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 2016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学术月刊, 2017, 49(01): 5-10.

    11. [11]

      章永乐 . “大国协调”与“大妥协”:条约网络、银行团与辛亥革命的路径. 学术月刊, 2018, 50(10): 91-109.

    12. [12]

      肖伟胜 . 新中国七十年大陆文化研究的演进逻辑及其反思.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21-131, 171.

    13. [13]

      丁为祥 . “尊德性”与“道问学”:朱陆之辩及其历史回响. 学术月刊, 2023, 55(7): 14-22.

    14. [14]

      陈建华 . 为“文言”一辩 —— 语言辩证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源起.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14-124.

    15. [15]

      凤媛 . 《不成问题的问题》的多重意蕴空间——兼论抗战文艺的“情”“理”之辩. 学术月刊, 2024, 56(2): 166-174.

    16. [16]

      李欣然 . 主客之形:一种看待中西对抗的持续视角.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55-163.

    17. [17]

      上原麻有子 . 哲学之“可译性” —— 西田哲思中的“第一人称”意蕴探微. 学术月刊, 2016, 48(03): 5-12.

    18. [18]

      张立文 . 体用一源论. 学术月刊, 2020, 52(4): 5-22, 34.

    19. [19]

      杨泽波 . 回应“钱穆之问”. 学术月刊, 2019, 51(7): 13-21.

    20. [20]

      王东杰 . 近代道教之污名及其净化.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42-16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22
  • 文章访问数:  6234
  • HTML全文浏览量:  1189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19-08-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庄子》“小大之辩”两种解释取向及其有效界域

    作者简介:陈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上海 200241)
  •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 200241

摘要: 小大之辩是《庄子·逍遥游》的重要论题,对此已形成两种基本解释取向:“小大齐一”和“小不如大”。现代研究者视之为矛盾冲突的表现,解决之道往往是在两者之中选择其一。但这种解决方式犯了误置具体性的错误,合理的解决方式是贞定两种取向的各自有效界域。通过对《逍遥游》的整体研究,可以看到:小不及大的合理界域指向的是心,即生存论的视域与格局,小不及大意味着最大化地扩展生存论视域;小大齐一是就性而言的,每一物之性在质上虽然各不相同,可谓千差万别,根本无法齐等,但皆可通达在己之天,由性而天的道路对每一个存在者都是齐等的,因而,与小大齐一相关联的是,走向适性、足性之路,才能成就主体的自由。主体的自由行程以大其心始,以等齐其性终,在小大之辩的尽头,万物各从其性,不同存在者自性齐等,这就是“天地之正”的世界图景,后者乃是小大之辩的最终归宿。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