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关系

王炳权

引用本文: 王炳权. 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关系[J]. 学术月刊, 2022, 54(12): 71-80. shu
Citation:  Bingquan WANG.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Science[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2): 71-80. shu

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关系

    作者简介: 王炳权,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 中图分类号: D0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Science

  • Available Online: 2022-12-15

    CLC number: D0

  • 摘要: 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创新发展,有必要从认知理性的变迁、认知方式的关系与认知功能的融合这三个维度,重新评估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人们认识政治过程中的作用与关系。从认知理性变迁的维度看,政治学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古典原型到当代语境中的再反思的认知理性非线性变迁历程,需要在“协合”与“共存”而不是“对立”与“替代”的思维中,重新评估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未来政治学发展图景中的地位与关系。从认知方式的维度看,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区分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对的。两者各有其特点和局限,而政治学的困境有望在价值取向与科学取向的融会贯通中得以消解。从认知功能的融合维度看,有必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政治学研究从哲学时代向科学时代的转变,实现本土化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认识−解释−解决中国问题上的融合与统一。
    1. [1]

      黄瑞成张鑫玛赫更里 . 施特劳斯政治哲学与海德格尔. 学术月刊, 2022, 54(6): 85-97.

    2. [2]

      刘继同 . 中国“社会福利共识”的社会建构与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目标. 学术月刊, 2022, 54(6): 73-84.

    3. [3]

      陈洪杰 .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 学术月刊, 2021, 53(6): 137-147.

    4. [4]

      张明军 . 工具理性与自由政治浪漫主义形态. 学术月刊, 2021, 53(12): 85-95.

    5. [5]

      冯建勇胡宇海 . 地缘政治与权力竞争. 学术月刊, 2021, 53(7): 187-201.

    6. [6]

      陈平原 .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146-166.

    7. [7]

      贡华南 . 良知、自然与科学之争:20世纪中国哲学的精神趋向. 学术月刊, 2021, 53(4): 32-44.

    8. [8]

      陶赋雯 . “军舰岛”的国家记忆生产与政治. 学术月刊, 2021, 53(3): 170-180.

    9. [9]

      范广欣 . 贵族制与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学术月刊, 2022, 54(7): 196-203.

    10. [10]

      邹诗鹏 . 论马克思社会政治理论的起点. 学术月刊, 2021, 53(6): 19-30.

    11. [11]

      黄振华 . 国家治理的家户逻辑:基于田野政治学的分析进路. 学术月刊, 2021, 53(7): 91-104, 178.

    12. [12]

      葛劲峰袁志刚樊潇彦 . 理解全球化:基于“经济−社会−政治”体系共生演化视角的分析. 学术月刊, 2021, 53(8): 31-44.

    13. [13]

      陈明 . 中国乡村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引论. 学术月刊, 2021, 53(9): 72-84.

    14. [14]

      汪仕凯 . 政治体制能力:一个解释国家治理兴衰的分析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0): 88-101.

    15. [15]

      杨国强 .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学术月刊, 2021, 53(11): 200-216.

    16. [16]

      王正绪 . 秩序与繁荣:政治学原初问题的制度主义解释. 学术月刊, 2022, 54(3): 110-123.

    17. [17]

      陆铭 . 面向长期、全局、多维的发展:中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3): 58-71, 109.

    18. [18]

      孙亮 .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社会性概念重构. 学术月刊, 2022, 54(4): 14-21.

    19. [19]

      陶兴华易多明 . 安维峻“陇上铁汉”的形象与晚清清流政治. 学术月刊, 2022, 54(7): 204-216.

    20. [20]

      孔妮妮 . 南宋时期权臣秉政与制词书写中的政治博弈. 学术月刊, 2022, 54(8): 163-17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194
  • HTML全文浏览量:  84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关系

    作者简介:王炳权,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

摘要: 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创新发展,有必要从认知理性的变迁、认知方式的关系与认知功能的融合这三个维度,重新评估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人们认识政治过程中的作用与关系。从认知理性变迁的维度看,政治学经历了一个从形成古典原型到当代语境中的再反思的认知理性非线性变迁历程,需要在“协合”与“共存”而不是“对立”与“替代”的思维中,重新评估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未来政治学发展图景中的地位与关系。从认知方式的维度看,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的区分既是必要的,也是相对的。两者各有其特点和局限,而政治学的困境有望在价值取向与科学取向的融会贯通中得以消解。从认知功能的融合维度看,有必要全面客观地看待政治学研究从哲学时代向科学时代的转变,实现本土化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在认识−解释−解决中国问题上的融合与统一。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