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江静 张冰瑶

引用本文: 江静, 张冰瑶.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学术月刊, 2022, 54(12): 59-70. shu
Citation:  Jing JIANG, Bingyao ZHANG.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 Analysis of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in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12): 59-70. shu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介: 江静,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张冰瑶,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93);
  • 中图分类号: F12

De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 Analysis of China’s Industrial Policy in Political Economy Perspective

  • Available Online: 2022-12-15

    CLC number: F12

  • 摘要: 中国产业政策有其特殊的制度背景,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为理解大国治理背景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提供了独特视角。中国产业政策可以分为“纵向指令”和“横向竞争”两大模式,前者是中央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指令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落实中央政策,后者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区产业发展而出台相关政策或对中央产业政策层层加码以制造“政策洼地”,这也使产业政策具有独特的“央地非一致性”以及“地方竞争性”两大特征。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政策转型方向是中央主导型,即在保证中央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高度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充分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形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纵向均衡机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机制、落实和执行机制、导向以及区域体系等方面进行重构。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关键着力点在于:由中央政府选择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予以政策性扶持,地方政府以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基本行为准则,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托,以更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支持方式来替代财政补贴等传统产业政策手段,成立产业政策协调委员会加强产业政策实施中的协调。
  • 表 1  部分5G产业的地方政府产业政策

    文件名应用融合内容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5G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重点推动5G在制造、农业、交通运输、物流、医疗、教育、电子商务、文化娱乐等行业的智慧应用。
    《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 5G应用试点示范领域:5G+智能制造、5G+智慧农业、5G+4K/8K超高清视频、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智能交通、5G+智慧政务、5G+智慧城市。
    《湖南省5G应用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超高清视频、网络安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打造100个以上示范应用场景。
    《湖北省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和VR(虚拟现实)/AR(增强型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远程健康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商贸和北斗位置服务、数字政府、智慧园区等十大领域的5G应用。
    《河南省加快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深入拓展5G应用场景:“5G+智能制造”“5G+现代农业”“5G+现代服务业” “5G+智慧城市”和 其他领域场景应用以及开展应用场景试点示范。
    《广西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 加快5G应用推广:5G+中国—东盟信息港、5G+智能制造、5G+智慧旅游、5G+智慧农业、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智能出行、5G+智慧物流、5G+精准扶贫、5G+智慧港务、5G+智慧政务、5G+智慧园区/社区、5G+智慧城市、5G+边海防、5G+超高清视听。
    安徽省《支持5G发展若干政策》 支持“5G+工业互联网”“5G+智能制造”“5G+车联网”“5G+能源互联网”等重点产业应用。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收集。
    下载: 导出CSV

    表 2  贵州省《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相关措施

    工具名称相关内容
    公共服务 对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专业化公共研发技术服务平台,由所在市级政府认定后给予投资额10%的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核心技术 企业符合税法规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资金投入 整合省、市两级财政资金设立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自2014年起连续3年,每年各安排不少于1亿元用于支持大数据产业发展。
    人才培养 对大数据企业员工,在我省工作时间超过1年、年缴纳个人所得税在3万元及以上的,按其个人所得税地方留存部分,第1至5年给予90%的奖励,第6至10年给予60%的奖励。
    税收优惠 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大数据企业,从企业投产运营之日起3年内,企业所缴纳的省级以下税收地方财政留存增量部分,由企业所在地市、县政府全额补助给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策略性服务 数据企业自用宽带租赁费由所在市、县政府给予50%的补贴,每户企业每年补贴不超过50万元,补贴期可为3年。
    法规伦理 在地方立法权限范围内,探索制定面向政府信息采集和管控、敏感数据管理、数据交换标准和规则、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大数据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
    示范企业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补助。
    土地供应 大数据项目用地优先列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对数据中心项目实行土地“点供”政策。
    特殊政策 经认定的大数据龙头企业,可采取“一企一策”和“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大支持力度。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收集。
    下载: 导出CSV

    表 3  部分省份的产业布局

    文件产业布局具体内容
    《江西省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 一核心、两体系 以中国(南昌)VR产业基地为核心,在吉安、赣州、九江、上饶、新余、萍乡、赣江新区等地构建VR硬件配套基地体系,在鹰潭、上饶、九江、宜春、抚州、赣州等地发展软件服务平台体系。
    湖北省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 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 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联动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江夏区,辐射带动鄂州市、黄石市、黄冈市、咸宁市。
    《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 一核、两地、多点 以中国(合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中国声谷)为产业发展核心区,在芜湖和马鞍山打造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宿州、淮南、蚌埠等地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大范围应用落地。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收集。
    下载: 导出CSV
    1. [1]

      陈钊 . 大国治理中的产业政策. 学术月刊, 2022, 54(1): 46-57, 82.

    2. [2]

      聂辉华李光武李琛 . 关于企业补贴的八个关键问题. 学术月刊, 2022, 54(6): 47-60.

    3. [3]

      杨志军 . 中央聚合—地方封闭政策体制及其更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治资源再造. 学术月刊, 2022, 54(1): 98-111.

    4. [4]

      李庆新 . 地方主导与制度转型——明中后期海外贸易管理体制演变及其区域特色. 学术月刊, 2016, 48(01): 21-30.

    5. [5]

      冯建勇胡宇海 . 地缘政治与权力竞争. 学术月刊, 2021, 53(7): 187-201.

    6. [6]

      赵燕菁宋涛 . 资本竞争视域下的最优贴现率. 学术月刊, 2022, 54(5): 60-70.

    7. [7]

      游欢孙 . 明清徽州地方家族的统宗会谱及其意义.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81-194.

    8. [8]

      徐灏龙陆铭 . 求解中国农业困局:国际视野中的农业规模经营与农业竞争力. 学术月刊, 2021, 53(6): 58-71.

    9. [9]

      曹正汉钟珮聂晶 . 郡县制国家现代化:中央政府如何扩大公共事务治理职能. 学术月刊, 2021, 53(9): 95-112.

    10. [10]

      郁建兴刘殷东 . 督察制度变迁中的纵向治理: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研究对象. 学术月刊, 2021, 53(11): 77-84.

    11. [11]

      李瑞昌 . 基于“政策关系”的政策知识体系论纲. 学术月刊, 2021, 53(3): 73-84.

    12. [12]

      郁建兴李琳 .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关系的重构—— 基于浙江省县乡两级政府扩权改革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01-116.

    13. [13]

      纪园园朱平芳 .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牵引和供给优化. 学术月刊, 2022, 54(4): 63-77.

    14. [14]

      董直庆谭玉松赵贺 . 人工智能技术会诱致产业逆向梯度转移吗. 学术月刊, 2022, 54(8): 55-66.

    15. [15]

      菅志翔马戎 . 语言、民族国家建构和国家语言政策. 学术月刊, 2022, 54(9): 123-147.

    16. [16]

      李迎生 .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社会政策探索. 学术月刊, 2021, 53(6): 148-159.

    17. [17]

      张传勇蔡琪梦 . 中国城市职业多样性:事实、演进与政策含义. 学术月刊, 2021, 53(8): 45-58.

    18. [18]

      梁玉成殷佳 . 主动调整与被动适应:对中国技术移民政策的研究. 学术月刊, 2021, 53(8): 135-148.

    19. [19]

      刘志彪 . 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影响因素与政策选择. 学术月刊, 2021, 53(9): 49-56, 84.

    20. [20]

      杨虎涛 . 新发展格局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内在逻辑与政策重点. 学术月刊, 2021, 53(12): 60-7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253
  • HTML全文浏览量:  60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12-15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解构与转型:中国产业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简介:江静,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南京 210093)
    作者简介:张冰瑶,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 210093)

摘要: 中国产业政策有其特殊的制度背景,中央和地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为理解大国治理背景下的中国产业政策提供了独特视角。中国产业政策可以分为“纵向指令”和“横向竞争”两大模式,前者是中央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地方政府根据中央政府指令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落实中央政策,后者是地方政府为促进本地区产业发展而出台相关政策或对中央产业政策层层加码以制造“政策洼地”,这也使产业政策具有独特的“央地非一致性”以及“地方竞争性”两大特征。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产业政策转型方向是中央主导型,即在保证中央政府主导的前提下,高度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充分厘清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基础上,注重形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的纵向均衡机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机制、落实和执行机制、导向以及区域体系等方面进行重构。中央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关键着力点在于:由中央政府选择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予以政策性扶持,地方政府以不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基本行为准则,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托,以更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支持方式来替代财政补贴等传统产业政策手段,成立产业政策协调委员会加强产业政策实施中的协调。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3)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