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与自我悖论新解

王世鹏

引用本文: 王世鹏.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与自我悖论新解[J]. 学术月刊, 2020, 52(2): 20-29, 19. shu
Citation:  Shipeng WANG. “The Phenomenological Turn” in Self Research and New Resolution of Self-paradox[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2): 20-29, 19. shu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与自我悖论新解

    作者简介: 王世鹏,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副教授(湖北武汉 430079);
  • 中图分类号: B0

“The Phenomenological Turn” in Self Research and New Resolution of Self-paradox

  • Available Online: 2020-02-01

    CLC number: B0

  • 摘要: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要求自我研究先悬搁本体论问题,突出现象学问题的优先性,把自我感、自我信念、自我知识的描述、考察和批判反思作为自我哲学研究的奠基性、核心性工程。常识化自我知识被认为具有直接性、权威性和透明性的现象学特征。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由常识化自我知识出发而赋予自我以“统一的”“简单的”和“连续的”的规定性。常识化自我知识不但塑造了一般人的自我观念,而且导致了哲学研究中的自我悖论。对常识化自我知识的反思揭示出自我悖论中的语词错误、语法错误和方法论问题。破解自我悖论离不开心灵观之重构。在心灵观的重构中,自我展现出其复杂的层次性、结构性和开放性。通达自我的第一人称路径和第三人称路径在赋予我们自我知识的同时,不断构造自我本身。自我研究必然要求对包括常识化自我知识在内的整个自我知识系统进行反思,挖掘、发现、评估和利用其中有价值的自我知识形式,而这离不开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视角。
    1. [1]

      徐竹 . 论自我知识的构成主义观点. 学术月刊, 2021, 53(11): 30-38.

    2. [2]

      高新民卢锐 . “同一性危机”与叙事自我论. 学术月刊, 2019, 51(4): 31-42.

    3. [3]

      高新民郭佳佳 . 自我意识的心理地理学探原. 学术月刊, 2021, 53(3): 17-26.

    4. [4]

      倪逸偲 . 自我意识的结构困难. 学术月刊, 2022, 54(7): 27-34.

    5. [5]

      皇甫鑫,陈国权 . 自我革命政治与功能性分权理论. 学术月刊, 2023, 55(9): 68-76.

    6. [6]

      刘拥华孙宇凡 . 关系现在主义的构建. 学术月刊, 2023, 55(3): 126-139.

    7. [7]

      于树军 . 浩然的文学史焦虑与自我反省及重塑 ——以《金光大道》再版本的修改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25-133.

    8. [8]

      贾文娟 . 劳动的身体,资本的心智——自我资本化与新自由主义晚期劳动者意识形态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12-121.

    9. [9]

      高新民胡水周 . 佛教心灵哲学重构之我见. 学术月刊, 2018, 50(5): 25-35.

    10. [10]

      孙周兴 . 我们可以通过汉语做何种哲学. 学术月刊, 2018, 50(7): 25-31.

    11. [11]

      赵静蓉 . 数字时代我们如何见证. 学术月刊, 2024, 56(3): 155-164.

    12. [12]

      杨显滨 . 我国敏感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的规范解释与体系构造.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07-119.

    13. [13]

      赖大仁张雨舟 . 我国文学本质论话语构建:现代生成与当代演变.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60-168, 206.

    14. [14]

      魏磊杰 . 我国国际法研究的主体性缺失问题:反思与祛魅. 学术月刊, 2020, 52(8): 142-156.

    15. [15]

      梁永佳 . 族群本体:作为 “原住民” 和 “我们人” 的马来西亚知翁人.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64-175, 199.

    16. [16]

      程雪阳 . 重建财产权: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方向. 学术月刊, 2020, 52(4): 98-108.

    17. [17]

      李培林尉建文 . 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工人阶级构成的变化和应对. 学术月刊, 2021, 53(9): 129-138.

    18. [18]

      杨大春 . 从心性现象学到物性现象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25-33.

    19. [19]

      杨春时 .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1.

    20. [20]

      徐艳 . 远游,我们可以走多远?—— 《剑桥中国文学史》“文学文化史”研究思路评析. 学术月刊, 2017, 49(05): 128-13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1350
  • HTML全文浏览量:  203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02-0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与自我悖论新解

    作者简介:王世鹏,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副教授(湖北武汉 430079)

摘要: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要求自我研究先悬搁本体论问题,突出现象学问题的优先性,把自我感、自我信念、自我知识的描述、考察和批判反思作为自我哲学研究的奠基性、核心性工程。常识化自我知识被认为具有直接性、权威性和透明性的现象学特征。笛卡尔、休谟和康德由常识化自我知识出发而赋予自我以“统一的”“简单的”和“连续的”的规定性。常识化自我知识不但塑造了一般人的自我观念,而且导致了哲学研究中的自我悖论。对常识化自我知识的反思揭示出自我悖论中的语词错误、语法错误和方法论问题。破解自我悖论离不开心灵观之重构。在心灵观的重构中,自我展现出其复杂的层次性、结构性和开放性。通达自我的第一人称路径和第三人称路径在赋予我们自我知识的同时,不断构造自我本身。自我研究必然要求对包括常识化自我知识在内的整个自我知识系统进行反思,挖掘、发现、评估和利用其中有价值的自我知识形式,而这离不开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视角。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