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佛教心灵哲学重构之我见

高新民 胡水周

引用本文: 高新民, 胡水周. 佛教心灵哲学重构之我见[J]. 学术月刊, 2018, 50(5): 25-35. shu
Citation:  Gao Xinmin,  Hu Shuizhou.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5): 25-35. shu

佛教心灵哲学重构之我见

  • 摘要: 佛教有自己的心灵哲学这已得到了西方哲学的普遍认可,但对如何用标准而规范的心灵哲学框架爬梳其要点、重组其结构、揭示其实质和精要、挖掘其现代意义,却莫衷一是。佛教心灵哲学的核心是一心二门论,围绕它建构起了博大精深的、即使与今日西方心灵哲学相比也毫不逊色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和方法相对于世间心灵哲学来说,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仍有闪光之处。其创新及尚未被超越之处在于,它有三大重要“发现”,即发现了隐藏于常见心理现象之后的真心,比西方人所说的无意识还要深细的末那、阿赖耶识乃至第九识、第十识,具有现象学性质的真心和妄心。它对广泛心灵哲学问题尤其是真心、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等深层心灵样式、相状、特点和功能的探讨,既展示了它的深邃和服务于学理及人生解脱的双重意义,又为当代心灵哲学对心灵的本体论等根本性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灵感。
    1. [1]

      高新民郭佳佳 . 自我意识的心理地理学探原. 学术月刊, 2021, 53(3): 17-26.

    2. [2]

      陈 巍 . 机器遭遇他心:人机互动时代的社会认知.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27.

    3. [3]

      王姝彦黄晓宁 . 何谓“常识心理学”. 学术月刊, 2022, 54(8): 25-31.

    4. [4]

      谢晶 . 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 学术月刊, 2021, 53(4): 118-128.

    5. [5]

      吴根友郑泽绵 . 以平等心究观百家—— 吴根友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79-184.

    6. [6]

      张一兵 . 关系本体论与所与−所识二肢认知. 学术月刊, 2019, 51(7): 5-12.

    7. [7]

      ● 蔡宗齐○ 胡琦 . 才、识、胆、力. 学术月刊, 2023, 55(3): 210-216.

    8. [8]

      刘恒武 . 图像观识与海上丝绸之路史. 学术月刊, 2017, 49(12): 44-47.

    9. [9]

      莫伟民 . 见证“异识”——利奥塔的哲学政治学探究. 学术月刊, 2024, 56(2): 45-56.

    10. [10]

      陈雅文 . 公民德性与伦理德性:关怀伦理学的一种启示. 学术月刊, 2019, 51(7): 22-30.

    11. [11]

      於梅舫 . 识宋学与辨新局: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论学旨趣解析. 学术月刊, 2020, 52(10): 149-164.

    12. [12]

      吴震 . 作为良知伦理学的“知行合一”论 ——以“一念动处便是知亦便是行”为中心. 学术月刊, 2018, 50(5): 14-24.

    13. [13]

      孙春晨 . 伦理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12-216.

    14. [14]

      郭忠华陈奕锟 . 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地理想象. 学术月刊, 2021, 53(9): 203-216.

    15. [15]

      周天勇 .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新数理逻辑框架——基于二元体制扭曲差值的分析方法. 学术月刊, 2023, 55(11): 39-51.

    16. [16]

      张一兵 . 整体都市主义:重构被金钱化的微观心理氛围. 学术月刊, 2020, 52(6): 17-28, 56.

    17. [17]

      何翔舟 . 公共治理边际模型及以人民为中心理念验证. 学术月刊, 2020, 52(12): 68-78.

    18. [18]

      吴俊范 . 明初以来长江口南岸地理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 学术月刊, 2022, 54(5): 172-182.

    19. [19]

      蒋建国 . 甲午前后的报刊地理、新闻呈现与读者阅读的回想. 学术月刊, 2018, 50(12): 153-165.

    20. [20]

      王振忠邹怡 . 社会历史与人文地理——王振忠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79-18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
  • 文章访问数:  2067
  • HTML全文浏览量:  10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佛教心灵哲学重构之我见

  • 1.华中师范大学心灵认知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 2.华中师范大学心灵认知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

摘要: 佛教有自己的心灵哲学这已得到了西方哲学的普遍认可,但对如何用标准而规范的心灵哲学框架爬梳其要点、重组其结构、揭示其实质和精要、挖掘其现代意义,却莫衷一是。佛教心灵哲学的核心是一心二门论,围绕它建构起了博大精深的、即使与今日西方心灵哲学相比也毫不逊色的思想体系。其内容和方法相对于世间心灵哲学来说,既有其共性,又有其个性。所关注的许多问题和思想即使在今天仍有闪光之处。其创新及尚未被超越之处在于,它有三大重要“发现”,即发现了隐藏于常见心理现象之后的真心,比西方人所说的无意识还要深细的末那、阿赖耶识乃至第九识、第十识,具有现象学性质的真心和妄心。它对广泛心灵哲学问题尤其是真心、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等深层心灵样式、相状、特点和功能的探讨,既展示了它的深邃和服务于学理及人生解脱的双重意义,又为当代心灵哲学对心灵的本体论等根本性问题的进一步探究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灵感。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