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文学批评: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

南帆

引用本文: 南帆. 文学批评: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J].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36-145. shu
Citation:  NAN Fan. Literary Criticism: Aestheticism and Its Historical Horizon[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11): 136-145. shu

文学批评: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

    作者简介: 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福州350025)。;
  • 中图分类号: I0

Literary Criticism: Aestheticism and Its Historical Horizon

  • CLC number: I0

  • 摘要: 许多批评家呼吁恢复审美在文学批评中的位置。“何谓审美”并未完全解决,无法拥有统一标准。文学批评必须分别考察文学作品的构成以及这种构成产生强烈审美愉悦的原因。社会历史批评学派引入“历史”概念参与审美的解释,重视的是“历史”作为连续整体的特殊性质。文学话语近距离恢复个体的生动面容是另一种历史认知。“典型”力图解决的问题是个别与普遍的关系。后现代语境正在瓦解“典型”背后的种种理论条件。詹姆逊试图重新提出“认知绘图”拯救历史总体论。雅克·朗西埃的目光一直保持在“感性”范畴,强调审美对于感性分配成规的冲击。但是,感性分配的重组功能远比批判薄弱。审美只能充当未来生活的种子与各种生活观念积极对话。文学批评的审美主义促使这种对话持续扩大并进入纵深。
    1. [1]

      许明 . 美学与认知科学. 学术月刊, 2023, 55(8): 145-165.

    2. [2]

      王华平 . 图灵测试与社会认知. 学术月刊, 2023, 55(6): 5-15.

    3. [3]

      陈 巍 . 机器遭遇他心:人机互动时代的社会认知.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27.

    4. [4]

      陈景良王小康 . 宋代司法中的事实认知与法律推理. 学术月刊, 2020, 52(2): 95-118.

    5. [5]

      张涛甫姜华 . 风险认知偏差与风险语境中的媒体. 学术月刊, 2020, 52(9): 150-158.

    6. [6]

      张一兵 . 关系本体论与所与−所识二肢认知. 学术月刊, 2019, 51(7): 5-12.

    7. [7]

      陈洪杰 . 司法公正的象征建构:在认知与规范之间. 学术月刊, 2021, 53(6): 137-147.

    8. [8]

      陈波 . 客观事实抑或认知建构:罗素和金岳霖论事实. 学术月刊, 2018, 50(10): 17-29.

    9. [9]

      苏力 . 历史中国的分配正义:实践与思想. 学术月刊, 2020, 52(3): 79-95.

    10. [10]

      葛永海 . 地域审美视角与六朝文学之 “江南”意象的历史生成. 学术月刊, 2016, 48(03): 90-103.

    11. [11]

      朱立元张蕴贤 . 新审美主义初探——透视后理论时代西方文论的一个面相. 学术月刊, 2018, 50(01): 116-130.

    12. [12]

      高建平 . “积淀说”的反思与重释“新感性”. 学术月刊, 2022, 54(3): 183-192.

    13. [13]

      孟捷,朱宝清 . 从国家分配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财政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学术月刊, 2023, 55(12): 25-40.

    14. [14]

      江守义 .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基于文论史和文学创作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8, 50(04): 118-127.

    15. [15]

      张一兵张福公孔伟宇吴婷 . 经济学话语与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笔谈). 学术月刊, 2022, 54(6): 5-10.

    16. [16]

      姚大力 . “现地语史料第一主义”与历史书写.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9-24.

    17. [17]

      徐英瑾 . 如何奠定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哲学基础”. 学术月刊, 2017, 49(09): 25-38.

    18. [18]

      赵普光 . 民族主义的历史镜像与旧体文学的命运. 学术月刊, 2021, 53(4): 173-180.

    19. [19]

      沈国明 .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9): 96-110.

    20. [20]

      刘旭光 .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6
  • 文章访问数:  622
  • HTML全文浏览量:  81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文学批评: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

    作者简介: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福建福州350025)。

摘要: 许多批评家呼吁恢复审美在文学批评中的位置。“何谓审美”并未完全解决,无法拥有统一标准。文学批评必须分别考察文学作品的构成以及这种构成产生强烈审美愉悦的原因。社会历史批评学派引入“历史”概念参与审美的解释,重视的是“历史”作为连续整体的特殊性质。文学话语近距离恢复个体的生动面容是另一种历史认知。“典型”力图解决的问题是个别与普遍的关系。后现代语境正在瓦解“典型”背后的种种理论条件。詹姆逊试图重新提出“认知绘图”拯救历史总体论。雅克·朗西埃的目光一直保持在“感性”范畴,强调审美对于感性分配成规的冲击。但是,感性分配的重组功能远比批判薄弱。审美只能充当未来生活的种子与各种生活观念积极对话。文学批评的审美主义促使这种对话持续扩大并进入纵深。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