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吴晓明

引用本文: 吴晓明.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J]. 学术月刊, 2021, 53(4): 5-20. shu
Citation:  Xiaoming WU. About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J]. Academic Monthly, 2021, 53(4): 5-20. shu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作者简介: 吴晓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 中图分类号: B0

About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Available Online: 2021-04-20

    CLC number: B0

  • 摘要: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困扰了中国学界一百多年,并且至今仍然一再被重提。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同任何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言说具有本质的关联。问题的难点不仅在于西学渊源的“哲学”一词本身的高度不稳定,而且尤其在于这个外来词是否能够契合于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正当言说。在“中国−哲学”与“中国−非哲学”的对立中,需要深入到形成此种对立的基础领域之中,而“合法性”一词正就提示出这样的基础领域:现代性在特定阶段上的绝对权力不仅形成了“中国−哲学”的特定勾连,而且使得这种勾连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现代话语的阐释之中。在“世界历史”的基本处境中,“哲学”在单纯形式方面意味着:文化的主干、思想的母体、精神的核心。虽说这样的表述尚不涉及实体性的内容与差别,但由于它们特别地指向文化传统的中枢,所以不能不引起高度的警觉和长久的疑惑。就此而言,所谓合法性问题乃是“中国−哲学”对于自身的疑惑。这种疑惑是和中国近代以来学术总体上的“学徒状态”相一致的,而这种疑惑的解除则有赖于学术总体在特定阶段上能够摆脱其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正像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基础性领域中有赖于历史性实践本身的发展一样。
    1. [1]

      文学武 . 京派诗论与中国现代新诗合法性理论建构.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12-122.

    2. [2]

      张凤阳 . 现代性研究的“语言方案”. 学术月刊, 2018, 50(12): 52-63.

    3. [3]

      沈国威 . “言文一致”:从词汇看现代汉语的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95-205.

    4. [4]

      杨大春 . 当代性与“做以成人”. 学术月刊, 2020, 52(7): 5-13.

    5. [5]

      程乐松 . 自觉的两种进路—— 中国哲学与汉语哲学的论域. 学术月刊, 2018, 50(7): 32-38.

    6. [6]

      贡华南 . 良知、自然与科学之争:20世纪中国哲学的精神趋向. 学术月刊, 2021, 53(4): 32-44.

    7. [7]

      高源 . 理想人格的互鉴:芬兰学派奥古斯丁学新诠释及其与中国哲学的相遇. 学术月刊, 2021, 53(9): 38-48.

    8. [8]

      段从学 . 作为大后方文学中心意象的“路”与现代“国家共同感”的发生. 学术月刊, 2019, 51(7): 128-137.

    9. [9]

      彭永捷等 . “后合法性危机”时代的中国哲学史学科(笔谈). 学术月刊, 2018, 50(02): 29-47.

    10. [10]

      张汝伦 . 现代性与哲学的任务. 学术月刊, 2016, 48(07): 31-37.

    11. [11]

      文军,林茂 . 知识分子:一个概念的社会学考评—— 基于“德雷福斯事件”的话语权分析. 学术月刊, 2018, 50(7): 70-79.

    12. [12]

      邹诗鹏 . 试论民族的层次及其样态. 学术月刊, 2022, 54(10): 5-22.

    13. [13]

      张洪彬 . 晚清疾疫理解的更新与世界的祛魅.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72-184.

    14. [14]

      陈晓明 . 无法终结的现代性—— 关于中国文学的“当代性”的思考.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13-123.

    15. [15]

      邹诗鹏 . 现代性与剩余. 学术月刊, 2016, 48(08): 40-51.

    16. [16]

      赵鼎新 . 国家合法性和国家社会关系.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66-178.

    17. [17]

      黄爱华 . “新剧的发生”与中国戏剧的现代性寻求.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06-147.

    18. [18]

      陈建华 . 商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0, 52(7): 135-145.

    19. [19]

      孙向晨 . 何以归家:现代性的救赎. 学术月刊, 2024, 56(3): 20-36.

    20. [20]

      林青 . 现代性与生命政治. 学术月刊, 2016, 48(05): 56-6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30
  • 文章访问数:  1343
  • HTML全文浏览量:  352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1-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重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作者简介:吴晓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摘要: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困扰了中国学界一百多年,并且至今仍然一再被重提。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同任何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现代言说具有本质的关联。问题的难点不仅在于西学渊源的“哲学”一词本身的高度不稳定,而且尤其在于这个外来词是否能够契合于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正当言说。在“中国−哲学”与“中国−非哲学”的对立中,需要深入到形成此种对立的基础领域之中,而“合法性”一词正就提示出这样的基础领域:现代性在特定阶段上的绝对权力不仅形成了“中国−哲学”的特定勾连,而且使得这种勾连不可避免地进入到现代话语的阐释之中。在“世界历史”的基本处境中,“哲学”在单纯形式方面意味着:文化的主干、思想的母体、精神的核心。虽说这样的表述尚不涉及实体性的内容与差别,但由于它们特别地指向文化传统的中枢,所以不能不引起高度的警觉和长久的疑惑。就此而言,所谓合法性问题乃是“中国−哲学”对于自身的疑惑。这种疑惑是和中国近代以来学术总体上的“学徒状态”相一致的,而这种疑惑的解除则有赖于学术总体在特定阶段上能够摆脱其学徒状态并获得“自我主张”,正像问题的根本解决在基础性领域中有赖于历史性实践本身的发展一样。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