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方长安
. 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重构论.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34-143, 155.
-
[2]
游欢孙
. 明清徽州地方家族的统宗会谱及其意义.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81-194.
-
[3]
王波
.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
[4]
霍政欣
, 陈锐达
. 文化主权视域下流失文物追索的法理思考.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126.
-
[5]
王振复
. 原始“信文化”说与人类学转向. 学术月刊,
2022, 54(8): 129-142.
-
[6]
徐赣丽
. 城市化背景下民俗学的“时空转向”:从民间文化到大众文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17-126.
-
[7]
杨国强
. 士人政治:科举制度下的权力与文化. 学术月刊,
2021, 53(11): 200-216.
-
[8]
陈云松
. 社会计算在文化社会学中的运用. 学术月刊,
2022, 54(1): 138-145.
-
[9]
翟学伟
. 跨文化、翻译与社会科学本土化. 学术月刊,
2022, 54(5): 128-140.
-
[10]
. 国际英文期刊《中国文学与文化》第九卷十七期目录. 学术月刊,
2022, 54(5): 1-2.
-
[11]
徐佳贵
.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
[12]
沈国明
.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回溯和进路. 学术月刊,
2022, 54(9): 96-110.
-
[13]
胡大雷
. “立言不朽”:从个人到朝廷文化建设—— 兼论文士身份的定位.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39-148.
-
[14]
陈国灿
, 王涛
. 依海兴族:东南沿海传统海商家谱与海洋文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1): 31-37.
-
[15]
胡安宁
. 实质认同与图式关联:对文化作用机制的社会学分析. 学术月刊,
2022, 54(11): 134-147.
-
[16]
余欣
. 知识、信仰与政治文化:中古时代东西方关于极光的书写. 学术月刊,
2022, 54(12): 176-190.
-
[17]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