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

毛宣国

引用本文: 毛宣国.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J].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7-25.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6): 17-25. shu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

  • 摘要: 毛宣国梳理了80 年代以来自觉运用现象学观念与方法来阐释中国传统美学“意象”理论的三位代表人物叶朗、张祥龙、杨春时:叶朗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整合西方现象学与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理论资源,提出了“美在意象”的理论;张祥龙以西方存在论现象学为依据,提出“现象本身是美的”的命题,将之与中国古代“意象”审美经验的阐释紧密联系;杨春时则以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理路与需要出发,提出“审美意象是现象学的现象”的观点,并以此为根据阐发中国“意象”美学的内涵。
    1. [1]

      郭勇健 . 主体间性与中国当代美学. 学术月刊, 2019, 51(10): 139-149.

    2. [2]

      邹华 . 中国当代美学的八大范畴及其变异. 学术月刊, 2018, 50(8): 140-148.

    3. [3]

      王世鹏 . 自我研究的“现象学转向”与自我悖论新解. 学术月刊, 2020, 52(2): 20-29, 19.

    4. [4]

      林忠军 . 中国当代易学的反思与重建. 学术月刊, 2023, 55(1): 31-38.

    5. [5]

      杨春时 . 中华审美现象学的构成.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11.

    6. [6]

      何浩平 . 现象意识的现象学进路及其整合. 学术月刊, 2023, 55(11): 28-38.

    7. [7]

      张 泉 . 文学“统战”与当代文学在新中国的重建—— 以《亦报》场域中的“沦陷区三家”梅娘、周作人、张爱玲为例. 学术月刊, 2018, 50(04): 98-107.

    8. [8]

      尹兆坤 . 现象学形而上学的第三种可能——舍勒现象学的实在问题研究. 学术月刊, 2023, 55(6): 28-37.

    9. [9]

      金雅 . 中国现代美学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14-122.

    10. [10]

      倪梁康 . 现象学的数学哲学与现象学的模态逻辑——从胡塞尔与贝克尔的思想关联来看.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1-27.

    11. [11]

      陈平原 . 声音的政治与美学. 学术月刊, 2022, 54(1): 146-166.

    12. [12]

      倪梁康 . 意识现象学与当代人工智能(专题讨论)“纯意识”研究及其“困难问题”与“容易问题”. 学术月刊, 2023, 55(11): 5-14.

    13. [13]

      韩水法 .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 “先验性” 与 “超验性”. 学术月刊, 2021, 53(2): 13-35.

    14. [14]

      陈群志 . 詹姆士的时间哲学及其现象学效应. 学术月刊, 2016, 48(04): 29-39.

    15. [15]

      陈亚军 . 实用主义的现象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20, 52(1): 27-31.

    16. [16]

      仲霞 . 中西审美现象学的时空结构差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12-16.

    17. [17]

      莫兰 . 意向性:现象学方法的基础. 学术月刊, 2017, 49(11): 5-30.

    18. [18]

      王晴佳,杨力 . 情感史研究的跨学科实践——以日本情感史发展为例的讨论.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9-179.

    19. [19]

      谢文郁 . 真理与生存的张力—— 以《约翰福音》和《齐物论》的真理观为例. 学术月刊, 2016, 48(01): 67-74.

    20. [20]

      刘成纪 . 礼乐美学与传统中国. 学术月刊, 2021, 53(6): 171-18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4
  • 文章访问数:  2982
  • HTML全文浏览量:  255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意象”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现象学阐释——以叶朗、张祥龙、杨春时的美学研究为例

摘要: 毛宣国梳理了80 年代以来自觉运用现象学观念与方法来阐释中国传统美学“意象”理论的三位代表人物叶朗、张祥龙、杨春时:叶朗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整合西方现象学与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理论资源,提出了“美在意象”的理论;张祥龙以西方存在论现象学为依据,提出“现象本身是美的”的命题,将之与中国古代“意象”审美经验的阐释紧密联系;杨春时则以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理路与需要出发,提出“审美意象是现象学的现象”的观点,并以此为根据阐发中国“意象”美学的内涵。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