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秦汉边民与“亡人”“蛮夷”的演生

朱圣明

引用本文: 朱圣明. 秦汉边民与“亡人”“蛮夷”的演生[J]. 学术月刊, 2022, 54(4): 183-196. shu
Citation:  Shengming ZHU. The Frontier People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ugitive” and “the Barbarians”[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4): 183-196. shu

秦汉边民与“亡人”“蛮夷”的演生—以东北边塞为例

    作者简介: 朱圣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 中图分类号: K23

The Frontier People in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Fugitive” and “the Barbarians”

  • Available Online: 2022-04-20

    CLC number: K23

  • 摘要: 秦汉时期,边塞被赋予了限制亡入、亡出的职能,但北边的越塞现象仍然经常发生。其中,尤以边民的亡出最具代表性。在其时东北塞外,基于边民群体性越塞亡出的基本史实和华夷区分的观念意识,形成了两条“边民—亡人—蛮夷”的身份演生路径。边民跨越边塞成为“亡人”后,除有以“中国人”身份区别于当地“蛮夷”外,其亦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被辨识、建构成“蛮夷”。关于“亡人”“蛮夷”身份的辨识及二者关系的解说,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显著的现实因素。
    1. [1]

      宁镇疆 . 先秦、秦汉史研究. 学术月刊, 2024, 56(1): 203-209.

    2. [2]

      马戎 . 中国文化与政治交往史中的“蛮夷”“入主中原”. 学术月刊, 2019, 51(2): 167-175.

    3. [3]

      孟彦弘 . 汉律的分级与分类——再论秦汉法典的体系. 学术月刊, 2023, 55(9): 170-182.

    4. [4]

      赖大仁张园园 .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 学术月刊, 2021, 53(1): 172-182.

    5. [5]

      周业安 . 人的社会性与偏好的微观结构. 学术月刊, 2017, 49(06): 59-73.

    6. [6]

      胡玉鸿 . 合理区隔:维系人的尊严必需的距离空间. 学术月刊, 2021, 53(12): 106-120.

    7. [7]

      陶庆牛潇蒙 . 回归“文化”“人”与重塑扎根理论(ET). 学术月刊, 2019, 51(7): 76-90.

    8. [8]

      翟翌 . 作为特许人的行政主体与“受许人的对象人”之间关系的变迁及价值. 学术月刊, 2019, 51(6): 78-93.

    9. [9]

      梁永佳 . 族群本体:作为 “原住民” 和 “我们人” 的马来西亚知翁人. 学术月刊, 2022, 54(10): 164-175, 199.

    10. [10]

      金丽娜 . 马克思和阿伦特论“犹太人问题”. 学术月刊, 2021, 53(3): 27-34.

    11. [11]

      王云 . 悲天与悯人:鲁迅评判艺术正义的两种立场. 学术月刊, 2023, 55(9): 131-141.

    12. [12]

      冯贤亮 . 族以人重:明清之际魏塘钱氏的家族网络与政治变动. 学术月刊, 2019, 51(7): 149-163.

    13. [13]

      张庆熊 . 萨特的意向性学说和对人的存在的现象学描述.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8-39.

    14. [14]

      冯贤亮 . 布衣袁仁:晚明地方知识人的生活世界. 学术月刊, 2018, 50(8): 170-184.

    15. [15]

      许纪霖 . 晚清一代激进知识人的历史世界与精神情怀. 学术月刊, 2021, 53(5): 202-216.

    16. [16]

      吴文芳刘洁 . 新技术变革时代“人”的变迁与社会法回应. 学术月刊, 2021, 53(8): 106-122.

    17. [17]

      侯旭东 . 东汉《曹全碑》“敦煌效谷人也”发微. 学术月刊, 2022, 54(7): 181-195.

    18. [18]

      小田 . 马如飞轶事与近代说书人的理想人格生成. 学术月刊, 2019, 51(3): 171-184.

    19. [19]

      上原麻有子 . 哲学之“可译性” —— 西田哲思中的“第一人称”意蕴探微. 学术月刊, 2016, 48(03): 5-12.

    20. [20]

      张勇安苏洋 . “国际卫生组织:历史上的人、政治和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48-152.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368
  • HTML全文浏览量:  5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4-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秦汉边民与“亡人”“蛮夷”的演生

    作者简介:朱圣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教授(福建厦门 361005)

摘要: 秦汉时期,边塞被赋予了限制亡入、亡出的职能,但北边的越塞现象仍然经常发生。其中,尤以边民的亡出最具代表性。在其时东北塞外,基于边民群体性越塞亡出的基本史实和华夷区分的观念意识,形成了两条“边民—亡人—蛮夷”的身份演生路径。边民跨越边塞成为“亡人”后,除有以“中国人”身份区别于当地“蛮夷”外,其亦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被辨识、建构成“蛮夷”。关于“亡人”“蛮夷”身份的辨识及二者关系的解说,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有显著的现实因素。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