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孙向晨

引用本文: 孙向晨.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J]. 学术月刊, 2017, 49(04): 15-27. shu
Citation:  . [J]. Academic Monthly, 2017, 49(04): 15-27. shu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 摘要: 在黑格尔法哲学的“伦理生活”中,有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被认为是个体获得自由的现实条件。人们常常瞩目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家庭”似乎从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发展环节,一再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家庭”不仅仅是“伦理生活”的一个直接的、自然的环节,它还代表了一种与“个体性原则”不同的“伦理性原则”。我们不妨跳出黑格尔的三段式,从个体性与伦理性的“双重原则”来理解黑格尔;“抽象法”与“道德”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个体性原则”,而“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则代表了一种“伦理性原则”。“家庭”在“个体”的形成,“市民社会”的补救,“国家”的认同,乃至“世界精神”的产生上,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此可见,家庭以及家庭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依然需要在现代世界中发扬光大。
    1. [1]

      韩立新 .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学术月刊, 2019, 51(4): 5-16.

    2. [2]

      张巍卓 . 共同体的伦理意蕴:滕尼斯对黑格尔与马克思“社会−国家观”的综合. 学术月刊, 2021, 53(5): 134-145.

    3. [3]

      马琳 .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关于非性概念的交涉. 学术月刊, 2017, 49(10): 35-45.

    4. [4]

      黄小洲 . 伽达默尔解释学视域中的黑格尔遗产. 学术月刊, 2021, 53(12): 31-44.

    5. [5]

      黄瑞成 . 施特劳斯《哲学与律法》中的自然法问题. 学术月刊, 2016, 48(05): 27-33.

    6. [6]

      罗哲,张俊锋 . 后工业社会中的延迟退休、社会保障与工作能力. 学术月刊, 2018, 50(7): 90-98.

    7. [7]

      周嘉昕 . 青年马克思是如何批判黑格尔的. 学术月刊, 2022, 54(8): 16-24.

    8. [8]

      朱立元 . 阐释学视域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22, 54(2): 140-157.

    9. [9]

      吴晓明 . 论黑格尔对形式主义学术的批判. 学术月刊, 2019, 51(2): 5-16.

    10. [10]

      常安 . 缔造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学术月刊, 2019, 51(9): 95-108.

    11. [11]

      李维武 . 从批判旧家庭到走出小家庭——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家庭观. 学术月刊, 2017, 49(06): 26-41.

    12. [12]

      於嘉,何雨辰 . 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家庭特征的转变. 学术月刊, 2024, 56(3): 129-142.

    13. [13]

      许小亮 . 纯粹理性的法律构造——《纯粹理性批判》的法哲学意蕴. 学术月刊, 2016, 48(07): 66-78.

    14. [14]

      韦 森 . 知识在社会中的运用与误用—— 从哈耶克的知识分工理论看人类社会的货币控制. 学术月刊, 2018, 50(02): 58-69.

    15. [15]

      杨帆 . 法之规范性的社会基础:法哲学视阈中的哈贝马斯与福柯之争. 学术月刊, 2022, 54(12): 93-105.

    16. [16]

      杜正贞 . 区域社会中作为信仰、制度与民俗的“社”—— 基于近十年晋东南研究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16, 48(12): 149-160.

    17. [17]

      孙向晨 . 黑格尔论国家与宗教. 学术月刊, 2019, 51(4): 17-30.

    18. [18]

      陈建华 . 商品、家庭与全球现代性. 学术月刊, 2020, 52(7): 135-145.

    19. [19]

      韩林合 . 论康德哲学中的过度决定问题. 学术月刊, 2020, 52(8): 37-45, 55.

    20. [20]

      李骏张陈陈 . 中国城市家庭教养方式的阶层差异:基于不同数据和测量的交叉验证. 学术月刊, 2021, 53(2): 139-150.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3
  • 文章访问数:  2874
  • HTML全文浏览量:  127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及其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家庭”问题的解读

摘要: 在黑格尔法哲学的“伦理生活”中,有家庭、市民社会与国家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被认为是个体获得自由的现实条件。人们常常瞩目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家庭”似乎从来都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发展环节,一再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家庭”不仅仅是“伦理生活”的一个直接的、自然的环节,它还代表了一种与“个体性原则”不同的“伦理性原则”。我们不妨跳出黑格尔的三段式,从个体性与伦理性的“双重原则”来理解黑格尔;“抽象法”与“道德”代表了现代社会的“个体性原则”,而“家庭-市民社会-国家”则代表了一种“伦理性原则”。“家庭”在“个体”的形成,“市民社会”的补救,“国家”的认同,乃至“世界精神”的产生上,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由此可见,家庭以及家庭所代表的伦理性原则依然需要在现代世界中发扬光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