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

周武

引用本文: 周武.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J]. 学术月刊, 2018, 50(6): 146-165. shu
Citation:  ZHOU Wu. [J]. Academic Monthly, 2018, 50(6): 146-165. shu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

  • 摘要: 1928年张元济赴日本访书前后历时一个半月之久,其间他遍访东京、京都等地公私藏家,寓目珍籍之多,借影过程之复杂,成功商借数目之大,史所罕见,堪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华章。有关张元济此次日本访书,已有论述大多依据郑贞文的回忆文章,认为张元济回国时已携回46种珍本秘籍的摄影底片。事实上,张元济回国时借影远没有完成,甚至连拟借影的书目清单也是回上海后才最后确定的,并在具体的借影过程中不断有所调整,实际的借影交涉极其复杂、艰难。但由于行前准备充分,又有熟悉日本公私收藏的马宗荣全程陪同,并负责接洽借影有关古籍事宜,同时还得到日本汉学家诸桥辙次、长泽规矩也、内藤湖南等一大批日本友人协助,此次访书收获巨大,总共成功借影了61种珍稀古籍,其中大多是“中土久佚之书”。这些珍本秘籍后来相继被编入他主持编纂的大型古籍丛书,使沈�h数百年之久、离散于异域的古本逸编得以复见于故土,并重新楔入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记忆。因此,它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版本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民族记忆的修复和民族精神的再构。
    1. [1]

      陈捷 . 谣言政治与文化运作. 学术月刊, 2020, 52(4): 169-184.

    2. [2]

      赵晶 .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定性的宋代维度—— 反思日本的《名公书判清明集》研究.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9-161.

    3. [3]

      陶赋雯 . 历史罪证的“记忆场”:军歌与日本的战争记忆. 学术月刊, 2024, 56(2): 175-186.

    4. [4]

      刘亚秋 . 从口述到文字:文化记忆研究的视角转换. 学术月刊, 2023, 55(6): 125-139.

    5. [5]

      张凤阳罗宇维 . 从文化哲学到政治哲学—— 张凤阳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80-184.

    6. [6]

      夏中义 . 论知青叙事的两种文学记忆—— 兼及陶东风的文化批评伦理. 学术月刊, 2018, 50(9): 121-130.

    7. [7]

      欧阳友权邓祯 . 中国二次元文化的缘起、形塑与进路. 学术月刊, 2020, 52(3): 132-140.

    8. [8]

      莫砺锋 . 张耒诗歌三问.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21-130.

    9. [9]

      陶赋雯 . “军舰岛”的国家记忆生产与政治. 学术月刊, 2021, 53(3): 170-180.

    10. [10]

      胡洁 . 个人叙事与集体记忆:口述史的多维建构.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40-146.

    11. [11]

      陶小军王菡薇 . 六朝画家与群体社会记忆的嬗变. 学术月刊, 2023, 55(4): 159-169.

    12. [12]

      王敏甘慧杰 . 苏报案交涉中的日本. 学术月刊, 2021, 53(4): 195-204.

    13. [13]

      汤勤福 . 《月令》祛疑—— 兼论政令、农书分离趋势. 学术月刊, 2016, 48(10): 131-143.

    14. [14]

      刘正强 . 中国访民的理想型—— 立基于韦伯社会行动理论的本土解释. 学术月刊, 2018, 50(02): 103-113.

    15. [15]

      向世陵 . 张栻的仁说及仁与爱之辨. 学术月刊, 2017, 49(06): 42-50.

    16. [16]

      刘志阳,邱振宇,赵陈芳 . 元宇宙时代的混合价值理论. 学术月刊, 2023, 55(7): 74-88.

    17. [17]

      游欢孙 . 明清至民国宿松地方家族的始迁祖记忆. 学术月刊, 2017, 49(11): 129-134.

    18. [18]

      周晓虹 . 集体记忆:命运共同体与个人叙事的社会建构. 学术月刊, 2022, 54(3): 151-161.

    19. [19]

      金进 . 海外华人社群的分化与维新文人的文学记忆. 学术月刊, 2019, 51(12): 133-141.

    20. [20]

      陈灵海 . 记忆与遗忘的竞赛:清代律学史中的“箭垛”和“失踪者”. 学术月刊, 2016, 48(11): 150-163.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1
  • 文章访问数:  2103
  • HTML全文浏览量:  123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张元济赴日访书与民族记忆的修复

  •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上海 200235

摘要: 1928年张元济赴日本访书前后历时一个半月之久,其间他遍访东京、京都等地公私藏家,寓目珍籍之多,借影过程之复杂,成功商借数目之大,史所罕见,堪称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华章。有关张元济此次日本访书,已有论述大多依据郑贞文的回忆文章,认为张元济回国时已携回46种珍本秘籍的摄影底片。事实上,张元济回国时借影远没有完成,甚至连拟借影的书目清单也是回上海后才最后确定的,并在具体的借影过程中不断有所调整,实际的借影交涉极其复杂、艰难。但由于行前准备充分,又有熟悉日本公私收藏的马宗荣全程陪同,并负责接洽借影有关古籍事宜,同时还得到日本汉学家诸桥辙次、长泽规矩也、内藤湖南等一大批日本友人协助,此次访书收获巨大,总共成功借影了61种珍稀古籍,其中大多是“中土久佚之书”。这些珍本秘籍后来相继被编入他主持编纂的大型古籍丛书,使沈�h数百年之久、离散于异域的古本逸编得以复见于故土,并重新楔入中华民族的历史与记忆。因此,它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版本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民族记忆的修复和民族精神的再构。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