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

常安

引用本文: 常安.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J]. 学术月刊, 2020, 52(12): 79-96. shu
Citation:  An CHANG.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the Text of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J]. Academic Monthly, 2020, 52(12): 79-96. shu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

    作者简介: 常安,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陕西西安 710061);
  • 中图分类号: D9

“Interior” and “Exterior” of the Text of the Chinese Constitution

  • Available Online: 2020-12-21

    CLC number: D9

  • 摘要: 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外”,是指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内的国家整合方式、对外的外交政策与世界秩序理解。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的叙事维度,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划的基本设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建构、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认同等方面;“外”的维度,则是宪法序言第十二段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涉我国外交原则和世界秩序理解等内容。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呈现的是国家建设空间维度的一体两面;无论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内的国家整合,还是对外的外交政策与世界秩序理解,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空间理解基础之上的;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外叙事,正是对这种何谓“中国”、中国“何为”的空间理解与建立在这种空间理解基础上的政治秩序的塑造记载。2018年,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宪法,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旨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政治努力。
    1. [1]

      甘绍平 . 隐私的层级结构与伦理向度. 学术月刊, 2022, 54(12): 5-14.

    2. [2]

      杨光斌 . 巨变时代的中国政治学研究议程. 学术月刊, 2020, 52(9): 5-14.

    3. [3]

      赖骏楠 . 清末四川财政的“集权”与“分权”之争:以经征局设立及其争议为切入点. 学术月刊, 2019, 51(8): 89-105.

    4. [4]

      章永乐 . “门罗主义”话语的跨洋旅行. 学术月刊, 2020, 52(7): 105-125.

    5. [5]

      曹清华 . 江湖想象与权力实践. 学术月刊, 2019, 51(9): 143-151, 184.

    6. [6]

      岳林 . 论隐私的社会生成机制. 学术月刊, 2019, 51(6): 104-116.

    7. [7]

      易承志 . 协商民主、国家建设与国家治理. 学术月刊, 2016, 48(03): 66-79.

    8. [8]

      魏志江,潘清 . 论辽朝的世界秩序. 学术月刊, 2023, 55(12): 160-172.

    9. [9]

      罗梁波 . 国家治理的技术框架:从管理工程到社会工程的空间重塑.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02-117.

    10. [10]

      尤陈俊 . 法治建设的国家能力基础:从国族认同建构能力切入. 学术月刊, 2020, 52(10): 89-99.

    11. [11]

      周文 . 西方国家城市权利状况及对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启示. 学术月刊, 2021, 53(8): 59-66.

    12. [12]

      ● 门洪华○ 刘笑阳 . 探国家盛衰之理 究世界风云之源. 学术月刊, 2018, 50(11): 179-184.

    13. [13]

      李智君 . 天竺与中土:何为天地之中央 —— 唐代僧人运用佛教空间结构系统整合中土空间的方法研究. 学术月刊, 2016, 48(06): 121-131.

    14. [14]

      郭涛 . 出土简牍所见秦代地方行政运行的空间结构. 学术月刊, 2023, 55(4): 170-180.

    15. [15]

      黄东兰 . 作为隐喻的空间. 学术月刊, 2019, 51(2): 152-166.

    16. [16]

      钱力成 .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学术月刊, 2021, 53(11): 132-139.

    17. [17]

      姚尚建 . 城市叙事与空间重构. 学术月刊, 2016, 48(08): 92-99.

    18. [18]

      马胜强吴群芳 .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结构转型—— 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视域. 学术月刊, 2016, 48(08): 71-80.

    19. [19]

      陈建华 . 中国城市空间生产与空间正义问题的资本逻辑. 学术月刊, 2018, 50(7): 60-69.

    20. [20]

      菅志翔马戎 . 语言、民族国家建构和国家语言政策. 学术月刊, 2022, 54(9): 123-147.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9
  • 文章访问数:  1574
  • HTML全文浏览量:  346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0-12-21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中国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

    作者简介:常安,西北政法大学教授(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 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外”,是指中国这个社会主义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内的国家整合方式、对外的外交政策与世界秩序理解。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的叙事维度,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划的基本设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宪制建构、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认同等方面;“外”的维度,则是宪法序言第十二段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关涉我国外交原则和世界秩序理解等内容。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与“外”,呈现的是国家建设空间维度的一体两面;无论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对内的国家整合,还是对外的外交政策与世界秩序理解,都是建立在特定的空间理解基础之上的;现行宪法文本中的内、外叙事,正是对这种何谓“中国”、中国“何为”的空间理解与建立在这种空间理解基础上的政治秩序的塑造记载。2018年,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宪法,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旨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形势,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奋斗目标的政治努力。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