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

姚文放

引用本文: 姚文放.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J]. 学术月刊, 2022, 54(9): 159-170. shu
Citation:  Wenfang YAO. The Poetic Model/Hermeneutic Model: The Interpretation Approach to Productive Literary Criticism[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9): 159-170. shu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

    作者简介: 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扬州 225002);
  • 中图分类号: I0

The Poetic Model/Hermeneutic Model: The Interpretation Approach to Productive Literary Criticism

  • Available Online: 2022-09-20

    CLC number: I0

  • 摘要: 在20世纪星汉灿烂、洪波涌起的文学批评中,阐释学是重要一翼,它处于文学批评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折点,肩负着去故存新的天命。阐释学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重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从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古典阐释学向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阐释学的转捩,其余波至今不息。在此过程中,阐释学取得的进展多多,其中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它作为一种解读方法,从诗学模式转向了阐释学模式。这两种解读模式的碰撞与转换,激发和推动了文学批评的观念生产、知识增长和理论建构,使得阐释学成为生产性文学批评的突出标志。
    1. [1]

      姚文放 . 审美与政治之间回环往复的“韵律”—— 弗·詹姆逊的生产性文学批评. 学术月刊, 2018, 50(9): 140-148.

    2. [2]

      付建舟 . 中国现代文学“图像世界”的三种图像模式. 学术月刊, 2021, 53(7): 168-178.

    3. [3]

      朱立元 . 阐释学视域下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审视. 学术月刊, 2022, 54(2): 140-157.

    4. [4]

      南帆 . 文学批评:审美主义及其历史视域. 学术月刊, 2023, 55(11): 136-145.

    5. [5]

      吴旭阳 . 陪审团模式之行为实验比较研究. 学术月刊, 2017, 49(01): 104-116.

    6. [6]

      尤陈俊 . “讼师恶报”话语模式的力量及其复合功能. 学术月刊, 2019, 51(3): 95-108.

    7. [7]

      何大安杨益均 . 大数据时代政府宏观调控的思维模式. 学术月刊, 2018, 50(5): 68-77.

    8. [8]

      陈柏峰 . 面向水利供给的农地制度模式选择. 学术月刊, 2020, 52(5): 113-125.

    9. [9]

      张卫国王双 . 大国崛起:东亚模式与中国道路. 学术月刊, 2019, 51(10): 67-81.

    10. [10]

      谷鹏飞 . 人工智能艺术的阐释学问题. 学术月刊, 2023, 55(6): 150-159.

    11. [11]

      石雅梅许云和 . 魏晋南北朝别集序的文学批评意识与文集编辑理念. 学术月刊, 2020, 52(3): 107-120.

    12. [12]

      王鸿铭 . “工作组”模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经验. 学术月刊, 2021, 53(3): 85-98.

    13. [13]

      周怡 . 新生代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研究的新路径. 学术月刊, 2021, 53(10): 130-141.

    14. [14]

      郁建兴,周幸钰 . 超越技术赋能:数字化改革中的治理模式重塑何以可能. 学术月刊, 2023, 55(11): 73-83.

    15. [15]

      唐亚林钱坤 . “找回居民”:专家介入与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内生动力再造. 学术月刊, 2020, 52(1): 84-96.

    16. [16]

      丁元竹 . 社会关系模式建构:社区、主权国家与全球化视角. 学术月刊, 2019, 51(7): 66-75.

    17. [17]

      . 传统意象的三种文化模式(专题讨论). 学术月刊, 2019, 51(2): 1-1.

    18. [18]

      ● 文贵良○ 凤媛 . 从话语生存论到现代汉语诗学:回归新文学本位研究. 学术月刊, 2021, 53(12): 206-211.

    19. [19]

      ● 贺桂梅○ 李浴洋 . 中国视野·当代经验·文学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12): 202-211.

    20. [20]

      汤哲声 . 如何评估: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和价值评析. 学术月刊, 2019, 51(4): 121-127, 138.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1
  • 文章访问数:  490
  • HTML全文浏览量:  81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9-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诗学模式/阐释学模式:生产性文学批评的解读方法

    作者简介:姚文放,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扬州 225002)

摘要: 在20世纪星汉灿烂、洪波涌起的文学批评中,阐释学是重要一翼,它处于文学批评从形式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折点,肩负着去故存新的天命。阐释学成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重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漫长的过程,经历了从以施莱尔马赫、狄尔泰为代表的古典阐释学向以海德格尔、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现代阐释学的转捩,其余波至今不息。在此过程中,阐释学取得的进展多多,其中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在于,它作为一种解读方法,从诗学模式转向了阐释学模式。这两种解读模式的碰撞与转换,激发和推动了文学批评的观念生产、知识增长和理论建构,使得阐释学成为生产性文学批评的突出标志。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