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

周宪

引用本文: 周宪.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J]. 学术月刊, 2023, 55(6): 140-149. shu
Citation:  ZHOU Xian. Empower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Cases of Great Scientists[J]. Academic Monthly, 2023, 55(6): 140-149. shu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

    作者简介: 周宪,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 中图分类号: J0

Empower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Cases of Great Scientists

  • CLC number: J0

  • 摘要: 在当下大学教育系统中,理工科(理工农医等)大学生需要美育吗?这个问题进一步的追问是,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科学研究有所助益吗?本文以伟大科学家的经历和经验为分析对象,通过这些科学家的典型案例和经典话语,深入论证了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许多科学家的伟大科学发现范例中,存在着复杂的审美赋能功效。科学家自有“爱美之心”,科学研究遵循“美即真”逻辑,科学思想传播需审美表达能力,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有力确证了通过美育来实现审美赋能的必要性。
    1. [1]

      包刚升 . 范式的转型:政治科学研究与学术期刊的使命. 学术月刊, 2016, 48(09): 17-19.

    2. [2]

      张康之 . 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中的科学研究. 学术月刊, 2018, 50(5): 78-87.

    3. [3]

      谢宇,竹影 .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自觉——谢宇教授访谈. 学术月刊, 2024, 56(3): 212-216.

    4. [4]

      吕铁李载驰 . 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学术月刊, 2021, 53(4): 56-65, 80.

    5. [5]

      纪园园朱平芳 .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升级:需求牵引和供给优化. 学术月刊, 2022, 54(4): 63-77.

    6. [6]

      郁建兴,周幸钰 . 超越技术赋能:数字化改革中的治理模式重塑何以可能. 学术月刊, 2023, 55(11): 73-83.

    7. [7]

      饶静 . 美育的人格化动因. 学术月刊, 2021, 53(9): 159-167.

    8. [8]

      ● 陈钊○ 张卓韧 . 经济学研究:问题导向、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 学术月刊, 2022, 54(1): 211-216.

    9. [9]

      贺欣 . 经验地研究法律:基于社会科学的外部视角. 学术月刊, 2021, 53(3): 106-113.

    10. [10]

      张长虹 . 亦真亦幻:图像与文献的交错. 学术月刊, 2017, 49(12): 33-37.

    11. [11]

      左漪漪 . 不同于艺术范畴的美育可能性——论设计作为一种美育路径. 学术月刊, 2023, 55(6): 160-168.

    12. [12]

      刘旭光 . “审美”的历程与“审美”的重建. 学术月刊, 2016, 48(01): 127-138.

    13. [13]

      杨虎涛 . 从众与服从的演化及其“齐美尔”意义. 学术月刊, 2017, 49(03): 112-120.

    14. [14]

      何卫平 . 解释学循环与美诺悖论. 学术月刊, 2019, 51(11): 15-23, 39.

    15. [15]

      刘旭光 . 审美灵境论. 学术月刊, 2022, 54(7): 149-160.

    16. [16]

      李硕董铁柱 . 《真诰》中的仙人、灵媒与学道者 —— 兼从“灵媒更替事件”论《真诰》文本的真实性. 学术月刊, 2016, 48(03): 176-184.

    17. [17]

      李杰伟韩立彬 . 控制人口能缓解城市通勤问题吗. 学术月刊, 2020, 52(2): 58-67.

    18. [18]

      李包靖 . 歌德与拿破仑:对“政治即命运”的一种解释. 学术月刊, 2017, 49(02): 154-162.

    19. [19]

      徐波 . “圆教”之“各美其美”:牟宗三哲学的范式转化及其开放意义. 学术月刊, 2022, 54(9): 26-34.

    20. [20]

      成中英 . 本体诠释学即中国诠释学——兼论中西诠释思想的异同与交融. 学术月刊, 2023, 55(10): 5-14.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68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文章相关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论科学发现中的审美赋能

    作者简介:周宪,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 在当下大学教育系统中,理工科(理工农医等)大学生需要美育吗?这个问题进一步的追问是,审美能力的提升对于科学研究有所助益吗?本文以伟大科学家的经历和经验为分析对象,通过这些科学家的典型案例和经典话语,深入论证了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许多科学家的伟大科学发现范例中,存在着复杂的审美赋能功效。科学家自有“爱美之心”,科学研究遵循“美即真”逻辑,科学思想传播需审美表达能力,这三个层面的分析有力确证了通过美育来实现审美赋能的必要性。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