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学术月刊,今天是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徐佳贵

引用本文: 徐佳贵.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J]. 学术月刊, 2022, 54(6): 192-208. shu
Citation:  Jiagui XU. Nanking Higher Normal School-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J]. Academic Monthly, 2022, 54(6): 192-208. shu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以刘伯明为线索的再考察

    作者简介: 徐佳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 200235);
  • 中图分类号: K25

Nanking Higher Normal School-Southeast University and the New Culture Movement

  • Available Online: 2022-06-20

    CLC number: K25

  • 摘要: 检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应尽可能脱出以《学衡》为中心之视角的限制。“新文化”攸关的词语观念在东南的早期传播,与刘伯明等南高学人对杜威讲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而后刘氏基于校内人事更动影响及自身因由,参与促成校内对于“新文化”之异议的发展,但此后其思想与北大新派仍颇有相通之处。其对新文化运动内容重点的理解,亦与梅光迪、吴宓等《学衡》主将有异,而与其他较早入校者及江苏省教育会的理解更为接近。以刘伯明为线索,涉及其操持校务、教学、演说、著述等活动方式,可以揭出东南学人契合新文化运动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却易被北南新旧对立的表述扭曲或遮蔽的思想与实践面向。
    1. [1]

      桑兵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学术月刊, 2020, 52(5): 163-184.

    2. [2]

      何萍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启. 学术月刊, 2022, 54(1): 11-24.

    3. [3]

      张仲民 . 新文化偶像的塑造:胡适及其受众. 学术月刊, 2020, 52(12): 158-173.

    4. [4]

      桑兵 . 新文化运动与出版物的勃兴. 学术月刊, 2024, 56(3): 196-211.

    5. [5]

      韩水法 . 作为他者的自身 —— 新文化运动中的中国认识与认同. 学术月刊, 2016, 48(09): 20-26.

    6. [6]

      瞿骏 . 新文化运动中的“失语者” —— 论凌独见与五四时代. 学术月刊, 2016, 48(04): 158-168.

    7. [7]

      周月峰 . 以“未来”否定“现代”:一战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歧性的形成. 学术月刊, 2020, 52(3): 167-178.

    8. [8]

      瞿骏 . 释读吴宓的“学衡”之外. 学术月刊, 2022, 54(3): 211-224.

    9. [9]

      陈伟 . 海派京剧:五四新文化的有力推手与重要角色. 学术月刊, 2019, 51(8): 122-131.

    10. [10]

      陈国灿王涛 . 依海兴族:东南沿海传统海商家谱与海洋文化. 学术月刊, 2016, 48(01): 31-37.

    11. [11]

      凤媛 . 燕京大学时期的郭绍虞和1930年代新文学的学院化. 学术月刊, 2020, 52(9): 140-149.

    12. [12]

      叶舒宪 . 人类学转向:新文科的跨学科引领. 学术月刊, 2022, 54(8): 143-154.

    13. [13]

      王振复 . 原始“信文化”说与人类学转向. 学术月刊, 2022, 54(8): 129-142.

    14. [14]

      王波 . 分业:“五四”后关于文化运动的反思. 学术月刊, 2021, 53(10): 205-216.

    15. [15]

      刘方喜 . 生产工艺学批判:人工智能引发文化哲学范式终极转型. 学术月刊, 2020, 52(8): 5-15.

    16. [16]

      陈云松 . 社会计算在文化社会学中的运用. 学术月刊, 2022, 54(1): 138-145.

    17. [17]

      马华灵 . 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伯林与施特劳斯的思想纷争. 学术月刊, 2017, 49(08): 111-123.

    18. [18]

      陈波 . 欧洲文献中的土伯特:以13至18世纪为重点. 学术月刊, 2018, 50(9): 162-176.

    19. [19]

      范广欣 . 刘蓉的“门户之见”与理学家的经世观念. 学术月刊, 2016, 48(08): 141-151.

    20. [20]

      董刚 . 释汉赵刘曜光初四年玉石谶. 学术月刊, 2021, 53(8): 195-205.

  • 加载中
计量
  • PDF下载量:  0
  • 文章访问数:  446
  • HTML全文浏览量:  54
文章相关
  • 刊出日期:  2022-06-20
通讯作者: 陈斌, bchen63@163.com
  • 1. 

    沈阳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 110142

  1. 本站搜索
  2. 百度学术搜索
  3. 万方数据库搜索
  4. CNKI搜索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作者简介:徐佳贵,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上海 200235)

摘要: 检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应尽可能脱出以《学衡》为中心之视角的限制。“新文化”攸关的词语观念在东南的早期传播,与刘伯明等南高学人对杜威讲学活动的积极参与密切相关。而后刘氏基于校内人事更动影响及自身因由,参与促成校内对于“新文化”之异议的发展,但此后其思想与北大新派仍颇有相通之处。其对新文化运动内容重点的理解,亦与梅光迪、吴宓等《学衡》主将有异,而与其他较早入校者及江苏省教育会的理解更为接近。以刘伯明为线索,涉及其操持校务、教学、演说、著述等活动方式,可以揭出东南学人契合新文化运动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却易被北南新旧对立的表述扭曲或遮蔽的思想与实践面向。

English Abstract

    全文HTML

相关文章 (20)

目录

/

返回文章